转发山西名医闫润红老师文章,闫老师学术精湛,在傅山医术研究方面很有见地。
傅山是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及医学家,《傅青主女科》最能反映其学术思想,影响最大,对后世方剂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傅山先生发明的太原名吃“头脑”是一服滋补良剂,有特定的剂量和深刻的药物配伍原理。“头脑”其性偏温而升散,适合于体质偏寒之人,平素脾胃虚寒、畏寒喜暖者或产后营养缺乏奶水不足者最宜,适合于北方秋冬季节食用。
傅山(1607- 1684) , 字青主 , 明末清初山西阳曲人(今太原市)。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及医学家。傅山的医学著作有《傅青主女科》、《傅青主小儿科》、《傅青山男科》,其中《傅青主女科》最能反映其学术思想,影响最大。另外,传统认为清代陈世铎著述的《石室秘录》、《辨证录》、《草本秘录》、《洞天奥旨》(又名《外科秘录》)以及《外经微言》等书,据考证实为傅山所著。《傅青主女科》的方药特色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注重中药炮制
傅山用药很讲究 ,《女科》所用 170 条处方中 , 几乎所列方剂都有对药物炮制的要求, 不仅继承了前人炮制经验, 而且有所发展。
一般修治:去杂质。有两种情况, 一是去掉药物的非药用部分;二是去掉当前医疗所不需要部分 , 可改变药物的功效, 很多是傅山首创。如茯苓、扁豆去皮不欲渗湿, 增强健脾;乳香、没药去油免恶心等。
水制:包括洗,如肉苁蓉洗净去甲,当归、川芎、香附酒洗增加辛散作用;浸泡,如巴戟天酒浸增加温补,盐水浸洗直入肾经。
火制:包括煅,如石膏、乌梅煅灰去核增加收敛;炮,生姜炮则减少发散,增强温中;煨,煨肉蔻增强温中止泻;炒,如炒桅子、黄连减少寒性,炒艾叶、益智仁增加热性;炙,即加辅料炒,醋炒白芍、青皮、郁金入肝止痛,酒炒菟丝子增强温补,蜜制黄芪甘缓益元,姜制厚朴增加温通。
水火合制:如蒸,欲增加温补之性,熟地要九蒸九晒,山萸要蒸熟或蒸去核;欲减少寒凉之性,石斛要用酒蒸。
特别注明不加炮制或必须炮制:如建莲子不去心清心健脾,乳香、没药不去油活血力宏,而附子、半夏、桃仁等药则必须按法炮制以去其毒性。
对后世方剂学的贡献
《女科》一书对每一病证 , 均以设疑、辨证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充分运用中医基本理论,先议病因病机,在病性、病位、病势都十分明确的基础上再论其治法,层次分明,对后世方剂学启发很大。
古代方书中均有脉有证 , 或言从脉不从证,但是傅山的医学著作却是从证不从脉,究其原因,并非傅山不懂脉学,而是由于辨脉没有辨证容易,所以傅山的医学著作重在辨证,这样“即令不知医之人读之,亦了如指掌”(顾炎武《大小诸证方论序》),可用他的方书治病,而不致于误治。
傅山用药君药或君臣药特重,余药特轻。如完带汤中白术、山药与陈皮、芥穗,定经汤中当归、白芍与柴胡,安老汤中人参、黄芪与香附,用量之比为20 :1;而援土固胎汤中白术与附子,黄芪补气汤中黄芪与肉桂之比则为 40:1。如此配伍,方向明确,主攻有力,药味虽不多,但力专效宏而无泛杂不勇之弊 ,用之临床,确能收到良好效果。
傅山组方用药常一补一涩,一散一收,一寒一热,一行一止等,后世称“对药”,无不寓有“相反相成”之至理深义,颇合临床实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