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一从小生活在农村,那儿属于湘中地区一个偏避的村庄,估计这个村庄第一次去的话可能也记不住的小村庄,这儿的村庄一个挨着一个,陌生人进去会迷失方向的,追一自从上了小学六年级后才敢独自上学,之前去上学,都是结伴结队去,村里同龄人较多。
追一的母亲嫁过来时,庄里很多人不大理解,尤其知道她是有文化的,当过红卫兵还上过北京,去北京那时根本不用票,只要有红袖章,加上有一股年少的激情和胆量即可,嫁的追一父亲可没有什么文化,父亲写字还可以,有一点苦力,其它没有什么优点。
从小,在追一的记忆里,母亲没有嘲起过父亲,吵架都是家常便饭,尤其是父亲的醉酒后打人,母亲可受委屈了,母亲哭追一也哭,醒酒后父亲也从不道歉,这样的日子母亲都是咬牙坚持过来的。
慢慢的追一大些了,母亲日渐变得笑容多了起来,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受够了夫妻间无法沟通的日子,母亲渐渐把精神寄托在追一身上,很多事情母亲找他倾诉,不管是以前的生活还是在庄里受的苦,一有空就找追一说说,每次当说父亲时,母亲都恨得牙痒痒,一副难以言表的失望和痛苦,追一除了附和追问原因外,就是母子一同遣责父亲。
失望和痛苦是可以传染的,而抱怨是可能传染一辈子的,幼小的心灵不能承受拳拳的亲情之重。
从母亲的聊天中得知,母亲属于遗腹子,外婆二嫁到新家时生的母亲,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外婆的嫁礼就是10斤米、3尺布,为了全家人生存下去,把外婆嫁了出去。
战争、饥荒、逃荒、病害是社会常态,穷困是当地的现状,既吃不饱又穿不暧,母亲的兄弟姐妹有八个之多,生存下来只有五个,母亲排行最小。为了母亲少受委屈,外婆再也没有生育。母亲一辈子都能忍,跟她的经历密不可分。
追一的母亲出嫁时,刚刚下学,外婆为了她的未来,特意找到父亲家,独生子,上有姐,下有妹,还有手艺,估计吃喝不愁,至于感情那慢慢培养,观念、文化慢慢影响改变。女人的一生就在于大人的一念间决定了,错了就可能一辈子。
追一母亲嫁来时,彩礼还不少,置办的东西还不错,有缝纫机,好几个随嫁箱子,还有衣柜、银饰品、手蜀子等。
母亲一有空就翻腾箱子,似乎箱子成了她的全部精神食粮,追一也觉得奇妙,只要母亲开心的时候,都是上锁之后,平时,箱子被锁在衣柜里,箱子也都上了锁,连父亲也不曾看到里面有啥。
有一次父母又争吵起来,追一默默听着,父亲问箱子有什么,为什么上锁,母亲说,这是我的私人物品,跟你无关,父亲气疯了,你的也是我的,吃的喝的都是我的,吵到最后母亲执拗仍是不让步。没有办法,父亲摔门而出。追一的幼小心灵就在不断争吵中长大的,伤害多大不言而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