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 学习心得其一
上午河大历史学院李振宏教授为我们讲了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他说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不外乎刚健有为、取验务实、和谐中庸与道德至上。李教授用辨证的视角为我们阐释了几种精神的好处与不足,让我又想起了“青铜剑”韩军老师,两位老师的思维方向、教学方法如出一辙。
一开始李教授讲刚健有为时,说到了君子品格。君子读书的目的: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此言一出,我立即被张载这气吞山河的魄力所折服。不禁咋舌,能培养出这样的人,我此生无憾啊!
他说到了党锢之争中为儿子能做李膺之徒而放弃自己官位与儿子前途,甘愿一生被禁锢的杜密。讲到范滂的母亲在儿子上刑场之前,与儿子决别时说:汝今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我不禁眼含热泪,这是怎样的豁达,这是怎样的大义凛然,这是怎样的舍生取义!
然,人太豁达也不行,李教授说我们要以冷静的态度面对未来,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改变现实,以刚健坚毅的气质再塑中华文明的风采。我觉得,就像这次学习,我们要以辨证的眼光去看待学到的知识,以冷静的头脑去考虑如何将这些知识恰当地运用在课堂中,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继承下一些先辈们经过千年积淀保留至今的精华。
在教我们理解“取验务实”这一精神时,李教授出示了墨子三表法:上古贤王之事;百姓耳目之实;百姓人民之利。他问我们有没有想起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我自嘲,我没有那样的高度,我能想到就是我的要三思:一思是否靠近课标及语文名家的理念与做法。二思课上的内容学生是否感兴趣。三思一课终了学生能够学到什么。
和谐中庸,中庸的含义有二:过犹不及,和而不同。我忽然想起前段时间网上发的一个二年级小朋友读《刘胡兰》一课,感情充沛,声情并茂,读到:“刘胡兰牺牲了”一句时,小男孩声音哽咽,伤心地哭了。就在他留下眼泪的那一刻,他身边的孩子却笑了。为什么?个人认为,他的感情太过了,使同学们无法把他的读书当成了表演,他们只专注于男孩子的表演,却不能体会文意,与之共情。在其他孩子们的眼里,男孩子只是哗众取宠的做作,到最后居然还把自己感动哭了。于是他们不可思议地笑了。所以过与不及,不如不及。
第四种精神是道德至上。古人把道德看得尤其重要,孔子认为有道德比吃饱肚子还要重要。“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作为老师,我倒是觉得,师之言行风,生之行为草,草上之风,必偃!老师的言行对学生的行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然,一个社会要发展,只有道德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法制为最低标准的约束。我们教学也是如此,要有道德的引领,制度的约束,还要有行为的规范,这样,学生的成长才能完善,我们的功德才能圆满。
我们尽力让自己成为一个灵动的老师,灵动在心,灵动在行。灵动在课堂,灵动在教法。这样才能让孩子们灵动地学习,灵动地思考,成长为一个灵动的人。规范行为,放飞心灵,这是李振宏教授给我的启迪,是河南大学留给我的最真诚的指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