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古文》有,《今文》无。
1、
问:先介绍下《尚书 周书》吧?
答:前面说过《尚书》分为虞夏商周四个部分,前面三个部分我们一起了解过了,现在进入最后一部分:周书。《尚书 周书》的篇目最多,历史也最近。今古文合计有31篇(其中《顾命》和《康王之诰》合为1篇,有的书分为2篇,那合计就是32篇)。
我按文章内容产生的时间和人物,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周武王时期(7篇)
《泰誓》上中下(古)、《牧誓》、《武成》(古)、《洪范》、《旅獒》(古)
周公时期(15篇)
《金縢》、《大诰》、《微子之命》(古)、《康诰》、《酒诰》、《梓材》、《召诰》、《洛诰》、《多士》、《无逸》、《君奭》、《蔡仲之命》(古)、《多方》、《立政》、《周官》(古)
周公后,西周中后期等(9篇)
《君陈》(古)、《顾命》(《康王之诰》)、《毕命》(古)、《君牙》(古)、《冏命》(古)、《吕刑》、《文侯之命》、《费誓》、《秦誓》
《古文尚书》特有的篇目后面有(古)字样。
2、
问:《泰誓》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答:根据《史记 周本纪》:
十一年十二月戊午,师毕渡盟津,诸侯咸会。曰:“孳孳无怠!”武王乃作《太誓》,告于众庶:“今殷王纣乃用其妇人之言,自绝于天,毁坏其三正,离逷其王父母弟,乃断弃其先祖之乐,乃为淫声,用变乱正声,怡说妇人。故今予发维共行天罚。勉哉夫子,不可再,不可三!”
可知,这篇《泰誓》是周武王十一年,武王军队与各路诸侯在盟津这个地方会师时,武王所作。
3、
问:《泰誓》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泰誓》是“誓”,是战前的动员令。
《泰誓》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但主要的内容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历数商纣王的罪行;
二是表明自己伐纣是遵守“上天”的旨意;
武王伐纣的决心非常大,《泰誓》的最后一句话十分有代表性:
予克受,非予武,惟朕文考无罪;受克予,非朕文考有罪,惟予小子无良。
这句的意思是:
如果我伐纣成功,那是因为我父亲周文王没有过错(纣王曾经囚禁过周文王);如果我伐纣失败,那是因为我本人的德行不够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