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在上海交响乐团演艺厅上演了“上交室内乐·09—美乐四重奏演绎舒伯特”。由四位青年音乐家:小提琴于任超、马谦艺,中提琴施贞莉,大提琴赵丽媛组成的“美乐四重奏”组合献上了他们的首场上交室内乐。
上半场曲目是舒伯特《a小调第十三弦乐四重奏,D. 804「罗莎蒙德」》。这是他三首晚期弦乐四重奏中最短的一首。1823年由舒伯特配乐,德国女剧作家海尔敏·冯·谢济所作的四幕话剧《塞浦路斯公主罗莎蒙德》在维也纳歌剧院上演。该剧讲述公主罗莎蒙德的不幸遭遇和后来完满的婚事。话剧反响很一般,但舒伯特写的十余部配乐,包括序曲、独奏、合唱以及两段芭蕾音乐却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舒伯特在这首弦乐四重奏中的第二乐章就是戏剧中第三幕的间奏曲。创作完成以后由当时奥地利著名的小提琴家伊格纳茨·舒庞齐希(Ignaz Schuppanzigh)和他组建的拉兹莫夫斯基弦乐四重奏首演。演出很成功,第三乐章被听众当场要求再演一次,但据说舒伯特本人对首演的成绩却并不太满意。
乐曲共分为4个乐章:第一乐章不太快的快板用的是他早期艺术歌曲《纺车边的葛蕾卿》作为主题。缠绵歌唱的旋律带着诲暗忧郁的情绪。第二乐章行板也就是「罗莎蒙德」第三幕中间奏曲的旋律,这是一个明朗的乐章。第三乐章小步舞曲,小快板——三声中部。主题用了舒伯特在1819年为席勒的诗歌《希腊的诸神》写的伴奏。第四乐章适中的快板。富有匈牙利民族风格的舞曲主题充满节奏感。
下半场是他的另一首晚期弦乐四重奏《d小调第十四弦乐四重奏,D. 810「死神与少女」》。这部作品也是作曲家1824年创作的,当时他重病在身,生活窘困,一边要与病魔做抗争,一边要完成繁重的工作,心力交瘁。不过痛苦也带来了动力,那段时间也是他的创作黄金期。这部作品完成后1826年2月1日在朋友约瑟夫·巴尔特家中首演。
全曲也是四个乐章:第一乐章快板。强音齐奏的引子,三声断音触目惊心,三连音命运动机拉开了整个乐章的序幕,躁动不安的音符,惊惶犹疑,危机四伏的氛围,让人感受死神与少女间的对抗。第二乐章:稍快的行板。由舒伯特的歌曲《死神与少女》作为主题,然后用五个变奏和尾声构成了丰富变化的乐章。
第三乐章:谐谑曲,很快的快板——三声中部。音乐中大量出现的切分音符,频繁的强弱变化极具张力,这一乐章也被称为“小提琴的恶魔之舞”。为之后末乐章的高潮打下了伏笔。第四乐章:急板——最急板,是一段塔兰泰拉风格的极速舞曲。在狂乱中与恶魔对抗的动感的节奏充满力度,表现矛盾与抗争。
今晚四位年轻音乐家演奏的两首作品,不仅在技巧娴熟,配合默契,对音乐的情感把握也极为精准,特别是后半段渐入佳境,情绪更加饱满,演奏也很富有激情。恭喜他们首演成功,希望以后有更多机会看到“美乐四重奏”的精彩表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