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听到了一场精彩的室内乐作品音乐会。由著名的“上海四重奏”担任演出。上海四重奏创建于1983年,是我国最悠久的室内乐团体之一。两位小提琴李伟纲和蒋逸文先生,中提琴李宏刚先生以及大提琴尼古拉斯·萨瓦拉斯,都是非常资深的音乐家,不同凡响。
第一首曲目是德沃夏克的《降E大调第十弦乐四重奏》。德沃夏克在1879年应佛罗伦萨四重奏的要求写下这首曲子,也被俗称为“斯拉夫四重奏”,在柏林举行的私人室内音乐晚会上首演。这首作品带有作曲家鲜明的个人特征,惯常使用的音乐语汇。优美的旋律,宽广而明亮,充满异域风格,又饱含浓浓的乡愁。小提琴与大提琴温婉的对唱,在幸福感里隐藏的淡淡哀愁,在音乐家的手中,演绎得优雅,从容,深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演奏用的四把琴声音非常迷人,原来这次演出的乐器是2018年伦敦比尔公司John & Arthur Beare国际小提琴协会,为庆祝上海四重奏成立35周年,慷慨提供的四把顶级意大利17-18世纪名琴,包括两把斯特拉地瓦里,一把瓜奈里·德·吉苏及一把格尔菲勒。
第二首曲目是谭盾先生的《第一弦乐四重奏“风雅颂”》。这部作品是素有音乐“鬼才”之称的谭盾先生1983年写作的交响曲。当时他还是中央音乐学院的“四大才子”之一,凭借这部作品获得了国际作曲大奖。遗憾的是,由于这首乐曲很难。在当时算是比较现代和前卫的,所以几乎没有什么演出的机会。时隔三十六年,这次上海四重奏约谭盾先生将此曲改编成弦乐四重奏,真是非常难得的机缘,今晚有幸可以听到。这也是作曲家本人第一次听到这首改编曲的现场演奏版本。
作品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风雅颂”,用现代的音乐技法,融汇了东西方音乐语言,既有民间旋律素材的运用和发掘,又有文化的深层内涵的思考。演奏中用弦乐器模拟了中国乐器的音响效果,音乐色彩丰富。
最后一首是贝多芬《a小调第十五弦乐四重奏》。这部贝多芬晚期的弦乐四重奏杰作一直是乐团的经典保留曲目。这部作品是他后期的多乐章作品之一,有五个乐章组成。由于在写作过程中,贝多芬曾身患重病后来痊愈,所以整首曲子充满了温暖的感恩。
第一乐章中大提琴纯净优美的和弦;著名的第三乐章是全曲中最长的段落,中间充满圣咏般的祈祷,一遍又一遍地诉说着他对上帝的感谢。大病初愈让他的音乐中少了些许惯常的斗争性,取而代之的是人到晚年时,对生活的珍惜和感恩。这部作品是贝多芬最长的弦乐四重奏,凝聚了他毕生的作曲技法,大师的神来之笔,思绪绵延,灵感不断。
今晚上海四重奏这套曲目从古典到浪漫再到现代。既有德奥正统的贝多芬,又有民族乐派的德沃夏克,让东西方音乐语言流畅对话的谭盾,不同音乐风格的反差,却让我们找到了音乐相通的魅力。
上海四重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