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作者 | TOSTELLAR
本篇编辑 | 董小姐
当值编辑 | 玄鹤
今日导读
许多抑郁孩子的家长,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听到一个说法:要相信相信的力量,信任孩子,对孩子放手。虽说道理很简单,但是这种改变,真要的实践起来,对父母来说,却是难于上青天,哪怕道理已经捻熟于心,但在事情发生之时,还是会下意识地管教、控制。
到底该如何将这种对孩子的信任不只停留在理论阶段,更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读完今天这位抑郁休学女孩的父亲,对女儿身上发生的一次事件的记录和反思,也许你会找到自己的答案。
女儿夜不归宿,我万分焦急
昨天,女儿下午就出门了,跟在漫展上认识的朋友约了出去玩。晚饭没回来吃,整个晚上,也只偶尔回复我一句微信。
因为她们去的地方离家里不远,天又在下大雨,我跟老婆也能理解,就慢慢等了。直到快11点了,还在下雨,女儿便在微信上和我们说去了朋友家里,还想要在那留宿。
当时我们就急了,肯定不同意啊,毕竟我们完全不知道对方是谁,是男是女都不知道,位置也不知道,于是很着急地询问女儿,女儿也只断断续续地回微信。
终于,女儿犹豫着给了一个模糊地址。我就想着开车过去接她,女儿不同意,我扬言说要报警。然后,也给了女儿一个台阶,请她让对方家长和我们通个视频,我们要确认一下才可能同意。
等了好几分钟,终于,女儿打来了视频通话,她有点气鼓鼓的样子,之所以一直没让对方家长跟我们通话,她说是不愿意麻烦别人。
接着,我们看到她的朋友(一个16岁的女孩,据说也是休学状态),然后对方妈妈接过了手机。聊了几分钟,对方人很好,很热情,也很照顾孩子,他们已经帮孩子们准备好了杯子枕头,甚至牙刷毛巾。我跟老婆终于放心了。
一个孩子的视角,让我回溯反思
后来,我在一个年轻人群里说了这个事情,想听听他们的看法,没想到群里孩子的回复,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原来女儿说不愿意麻烦别人,那应该只是个她自己能说出口的理由,并不一定是真实的原因,毕竟她住在对方家里,已经麻烦了对方家长。
群里有个女孩有过类似经历,她说到的可能更真实的想法是:她觉得自己有能力照顾好自己,有能力判断好人坏人,有能力保证自己的安全。而家长的担心,是对她的不信任,是不相信她有这样的能力。当家长在焦虑和担心的情绪下,表达很强势,女儿肯定就不愿意回应和沟通了。
听到这样的回答,我感到很意外,我发现我自始至终没有站在女儿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我尝试着剖析自己。
首先,我在当时的情景下,没有觉察,自己陷入固有的思维了:对女儿不放心,对她处世经验的不放心,对社会的不放心。并且,我们希望,女儿能够尊重我们,能够提前主动和我们说明自己的行踪,让我们放心。
现在看来,这是我们对她的诉求,我们当时完全没考虑她的诉求,以及她的想法。这是我们自己认知和情绪的自动化反应,合理,但不能解决问题。
其次,如果当时我们稍微能够和女儿有一点共情,比如跟她分享她的快乐,跟她的沟通效果可能不一样,结果可能也不一样。
第三,我在思考,为什么孩子不愿意说?她现在也经常出门了,但总是不愿意跟我们说跟谁在一起,以及在哪里。我仔细琢磨,我想根源还是在于,每次我们都盘根问底,虽然很注意沟通技巧,但她总能感觉得到我们的不信任。长此以往,她更加不愿意主动跟我们分享她跟朋友相处的快乐和苦恼了。
参考《伯恩斯情绪疗法》书中的理论实践,我看到自己的固有认知(不信任她和不信任社会的安全)导致的情绪(担心),也看到女儿的固有认知(我们不信任她)而产生的情绪(抵抗,以及左右为难)。有因有果,她的认知,一定是来自我们对她一贯的行为和态度。
孩子需要自己去经历,才能成长
这一次小小的事件,让我再次想起了,相信相信的力量这句话。自从我们开始学习和成长,我们在很多方面都做到了相信,包括相信女儿能好,相信孩子有一天能重新找到向上的力量,重新捡起书本,重新开始锻炼等等。
女儿也越来越让我们看到了这些方面的进步。但是昨天她在外留宿这件事,让我们再次看到了自身的不足,看到了在关于信任这一点上,我们在知道和做到上的巨大差异,摆在我们面前的,依然是知行合一的挑战。
在出门交友和在外留宿这件事上,我在想,如果我们表现出对女儿的无限信任,她会怎么样?也许慢慢的,她会感受到这样的信任,她会感受到这样的共情,她会更主动跟我们分享快乐,也许,她会更透明公开地跟我们“汇报”行程,也许,她会更愿意跟我们相处,也就会更主动的早早回来。
反之,如果我们更多的表现不信任,也许就会把她越推越远,甚至持续在外部寻求亲密关系,进而结交不良朋友。
孩子有孩子的课题,她需要自己去经历那些让她成长的事件。同样,我们也有自己的课题,我想,这又是一次让我们发现自己、认识自己、成长自己的机会,帮助家庭关系成长、亲子关系进一步发展。
接下来的日子,我还得继续修炼自己,我需要做的,就是发自内心地表现出对她的信任、大胆放手,远远地在她身后保护着她,让她慢慢得到来自父母的爱的滋养。
备注:每个人的体质和病症都不太一样,因此,文章中的治疗方式,仅做参考。给郁金香所有投稿及采编故事,默认可以公开。感谢分享自己抗郁路上的故事。
- end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