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学
《心理学与生活》01

《心理学与生活》01

作者: 白海若 | 来源:发表于2022-07-13 21:21 被阅读0次

《心理学与生活》作为心理学导论类的书籍,应该列为学生必读书目之一(事实上学校也确实这么做了),但自己一直以来都将其当作一本工具书,突然想到哪个点时随手翻翻,未曾系统阅读。现趁着假期从头到尾翻阅一遍,也算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基础框架。 

  现在大家更多的是被“通俗心理学”(pop psychology)所“洗脑”,对心理学抱有较高的收益期待,或怀着错误观念选择了这个专业,所以建议无论是否是为这个专业,只要感兴趣,都建议读一读(它比《普通心理学》更通俗易懂些,但我会参照多本教材进行补充)。

  在阅读过程中的总结和感想我会整理发至这里(ps.笔记和框架大家还是自己整理比较好),大概是个比较长的连载了(pps.如果有知识点的错误,请大家直接在评论区或私信削我,不用客气,谢谢)。

  能将心理学的知识应用在生活中是再好不过了。

1.心理学定义的四个成分是科学、行为、个体、心智。

2.心理学家的四个目标是:描述、解释发生的事情,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和控制发生的事情。

这几个目标在几年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潜移默化在平时的生活中。遇到一件事物或人,会条件反射性地在脑海中进行描述或蹦出一个理论来进行解释。或者是不断剖析自己,进行预测和控制。

3.解释行为和预测行为是紧密相连的,这是专业智慧,但如果想要控制行为,则是专业能力。

当你能够对一个行为进行解释,则说明它符合某种行为模式,便可进行预测。

4.批判性思维:友谊为什么会结束。

前人研究发现导致友谊的结束主要有恋爱竞争、无礼行为和背叛信任等。利用这些研究可以批判性思考目前朋友关系的状态,也可以应用自己所了解的信息。很不凑巧,近几天刚好正在经历友谊的动摇,其主要原因就是背叛信任。即使前段时间利用伯恩斯的认知疗法进行错误认知的分析,但现实不断证明,这段友谊无法延续的大部分缘由并不在于自己。面对考研的压力下,盲从、跟风、攀比、过度焦虑导致最后的信任背叛,一切都有迹可循,只是自己一直不愿意相信罢了。

要做一个人,不要跟随我,就是你自己,你自己!——尼采

现在刻意从p-c或a-c的状态调整为a-a的状态后,对方可能也发现彼此之间除了分享一些日常已无言以对,因为观点的讨论显得浅薄,又可能会引起对方较大的情绪波动,所以平时在精神层面上的沟通其实少之又少,只是在提供情绪价值罢了。

5.跨文化研究对于探索普遍的心理学原理是很关键的。

心理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得出个体的心理或行为规律,而不是某一群体的规律。而跨文化研究刚好可以丰富理论,找出其中的差异性。有很多文献的结果或许在这一个群体中是适用的,但换另一个群体呢?换另一个国家的群体呢?换另一个时间段、时代的群体呢?仍具有普遍性吗?所以这是很关键的。

6.结构主义和机能主义的核心内容。

结构主义偏向于人类的所有心理经验都可以作为基本成分的组合来理解。但它存在简化论、元素论、心灵主义的问题。

机能主义更多地探讨行为的机能或目的是什么。

7.研究和应用之间的关系。

心理学的目标包括预测和控制。当人们掌握相关的心理现象的规律,就能根据社会实践需要去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即应用,如根据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来制定和改善记忆效果。

8.学习方法:PO4R原则

①预习(Preview):浏览以便对每章的内容有基本的把握。让自己知道该章的组织结构和主题,图片和图表。

②问题(Questions):阅读每一部分时都要提问。如,将“生物学观点”变成问题:“生物学观点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③阅读(Read):仔细阅读课文的内容直到能回答提出的问题。

④思考(Reflect):在阅读的过程中,努力将材料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想想其他例子来丰富课文,试着将小节的内容联系在一起。

⑤重述(Recite):在阅读和思考每节后,试着尽可能详细地回忆课本的内容。

⑥复习(Review):在阅读完整个章节后,复习关键点。如果不能回答出问题,则再重复前面的过程(阅读、思考、重述)。

9.对于观察者偏见(observer bias)的思考

观察者偏见是由于观察者个人的动机和预期导致的错误。这类错误在生活中特别常见,比如学生反映其他学生对ta特别不好,总是在背后说ta的坏话,或者嘲笑ta的衣着等,但如果去找其中的几名学生和其他的科任老师进行询问,很多时候会发现这其中存在误会(排除校园霸凌、心理疾病等情况)。

10.对阈下影响的思考

阈下影响(潜意识信息)经常会被用在广告心理学当作,比如阈下广告。在广告当中闪现商品的信息而没有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但有效的插入能够提高商品的销售量。

是否能够以及如何利用阈下影响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哪怕只是起安慰剂效应?

11.调查研究会影响态度

书里举的关于候选人喜爱程度的例子倒是给自己开了眼界,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对一个领域的了解程度可能会影响对该领域的人评价的客观程度。比如,当你不是很了解哲学方面的知识,只是听说一些哲学家(如苏格拉底、尼采等人)的名言,或许你会因为这些名言对相关的哲学家有一个良好的印象,但其实对名言理解和应用的正确与否以及对其的了解程度并不是很深入。

在平时的生活中,如果遇到相关的“研究”问题时,或许要提防公司或组织背后的真实目的。

12.名字是否会对别人对待你的态度产生影响

个人认为是有影响的。名字好听或意蕴好会给自己留下一个较好的初印象,又或者少见、特别的名字会让我感到好奇,较大众的名字可能会使我忽略。上学时老师经常会点名字较短或特别的同学,感觉多少也是有受到其影响的。

13.成为批判性的研究消费者

在现实生活中总是充斥着所谓的真理、被认为是常识的错误迷思,以及为了特殊利益而导致的带有偏见的结论。

①避免把相关推论为因果

②要求关键术语和概念有操作性定义,并对其含义达成一致意见

③在寻找确定的证据之前,首先要考虑如何反驳一个理论、假设或信念,因为找一个支持的理由是容易的

④不要轻信他人提出看似明显的解释,要不断寻找其他可能的解释,尤其在已有的解释会给其提出者带来利益时

⑤警惕个人偏见如何歪曲对现实的认识

⑥要对复杂问题的简单答案以及复杂效应和问题的单一原因和方案保持怀疑

⑦对许多宣称有效的治疗、干预或产品保持质疑,找出其效应的对照基础:与什么相比?

⑧心智开放,还要保持怀疑态度:必须意识到,大多数结论是尝试性的,非确定的;寻找新证据以减少你的不确定感,同时对变化和修正保持开放态度

⑨挑战那些在做出结论时使用个人观点取代证据且不接受建设性批评的权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理学与生活》0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drb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