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沿着“事-德-道-心”的路径可以发现问题,沿着“心-道-德-事”的路径可以解决问题。为什么不能直接从“事”上发现问题然后顺带解决?为什么要回到“心”上?
对于类似的疑惑,我们不妨借助“护理婴儿”的例子来理解问题的关键:
层面一:如果你已为人父母,或者想象你是一位即将初为人父/人母之人,母亲经过十月怀胎,父亲经过十个月的期盼,孩子终于呱呱坠地。
即便父母已经做了许多准备,读了大量幼教书籍,也买了足够的必需用品,但当真的面对一个刚刚来到世间的婴儿时,大多数父母还是会手忙脚乱。
那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办呢?大概率,你会暂且放下书上的理论,一点一点亲身实践、学习,到底如何拥抱婴儿,才会让婴儿不哭不闹,如何为婴儿喂奶,婴儿才会喝得舒服。
听懂婴儿的咿咿呀呀是多么不容易,但神奇的是,作为父母的你竟然可以逐渐听出婴儿声音背后的喜怒哀乐,还有哭声背后的各种需求。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因为你有一颗为人父母之心。有了这颗父母心,你念念之间全都是对孩子的关爱,你已经来到为人父母的格局境界中,自然有了为孩子无怨无倦的父母之道。
在这样的“道”的层面,你只要再简单学习一些父母之“德”,甚至不用刻意学习,只需顺着身边长辈的指引,也许只要两周时间,你就能基本掌握护理婴儿的各种要点。
比如,你平时在家讲话总是很大声,家人说你也不管用,但现在出于对孩子的爱,家人的劝说你也听得进去了——“事上”的改变有时就是这么容易。
02
我们再来看层面二:你不是父母,而是一位专业的婴儿护理师,护理婴儿是你的职业,你觉得自己还比较喜欢小孩,这份工作的收入也不错,所以你尽可能认真、用心地对待工作,有一颗上进的职业之心。
当你处于这样的“道”时,可能需要花费两个月时间,才能基本掌握护理婴儿的技巧,学习到一对父母两周时间掌握的本领。在这个过程中,即便你抱着认真做事情的心,也免不了有心生烦怨的时候。因为对孩子没有父母之爱,所以想要达到如父母般无怨无倦的“德”就比较困难。
在专业护理之下,还有层面三:你不是婴儿护理专业出身,只是不得已才做了一份短期工作,在别人家中当了保姆,而这家人又恰好添了孩子,需要你学习一些关于婴儿护理的知识与技能。
这种情况下,即便对方有给你涨薪,但如果你本身并不是很喜欢小孩,那这份工作真的是“想着就烦”啊:孩子咿咿呀呀,不会说话,又不会讲道理……
处于这种层面,仅有一颗打工之心,可能花上半年时间,你都很难掌握护理婴儿的技巧。即便勉强学到了一些,对你而言,这份工作也还是苦不堪言。
这就是不同的心所带来的道上的、德上的、事上的巨大差别。当心处于较低的层面时,硬生生在事上努力,花费大量时间,却事倍而功半。
03
企业家学习中华经典,为的是汲取其中智慧,从而提升战略领导力等种种本领,让企业实现更好的发展。
这些本领,说到底都是内心的呈现,心中过度的贪欲没有去除的时候,面对客户,大概想爱也爱不出来。就像打短工的保姆,想直接在事上、德上提升,强人所难,难上加难。
所以,“心-道-德-事”反而是捷径,回到心上,从革新自我内心开始。每个人心中的爱都是可以被开发的,从打工之心、职业之心再到父母之心,只要方向正确、路径清晰,你对客户的爱是可以再放大若干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