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仿宋体手写:诗篇《墓畔哀歌》1-2

仿宋体手写:诗篇《墓畔哀歌》1-2

作者: 花石蠻 | 来源:发表于2023-06-23 17:15 被阅读0次

托马斯 •格雷 (1716一1771),是英国18世纪新古典主后期的重要诗人,“墓畔派”的代表人物;墓畔派诗人是指18世纪描写死亡与哀挽的诗人。~格雷一生作诗不多,虽只写过几十首诗,仅十余首传世,但他为18世纪的英国,也为世界奉献了一部最著名的诗篇《慕畔挽歌》 (Elegy Written in a Country Church-Yard)。此诗使他成为18世纪最著名的诗人,此诗也是迄今依然存活于人心的诗篇。虽然他不慕功名,谢绝“桂冠诗人”的称号。~《墓畔挽歌》的精妙在于他捕提到了在世界历史上英格兰的某种独特之美。此时的英格兰在其细节之处分外简单:教堂的尖顶直刺灰蓝的天空,广衣的田野像一片巨大的草坪,蔓延至一条缓缓流动的溪流;溪水一路蜿蜒,穿过高高的草从;在天空的映讨下,耕夫赶着马走在乡村的街道上;榆树上白嘴鸦在呱呱叫着,小墓园和它褪色的记忆,男孩嬉戏时的喊叫声,这些都在乡村的空气中变得稀疏、柔和、淡却。这就是格雷在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墓畔挽歌》中的每个字都像一一枚落入碟中的硬币,不断发出回响,接受着考验,准确的洞察力闪烁着珠宝和纯金般动人完美的光芒。~《墓畔挽歌》创作长达8年之久,最初是为了哀悼他在伊顿公学读书时的好友里查德•韦斯特,诗末所附的 “墓志铭”即为后者而作。格雷以个人的情感和亲身经历,对死亡和生命的奥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纵观全诗,内容已明显超越了对某个具体人物的哀思,而是通过对乡村墓地的描写,表达对下层默默无闻的人民的深切同情,对他们纯朴善良品质的赞扬,为他们没有机会施展天赋和才华而惋惜,同时也表现了对权贵、人间虚荣的蔑视和嘲讽,对大人物傲慢奢侈生活的谴责。他把平民百姓和大人物加以比较,分析了在机遇相等的情況下,他们所能做出的成就。他同情穷人和小人物,而嘲讽那些瞧不起穷人、欺负穷人的所谓“大人物”。~《墓畔挽歌》历代注评不断,因为“它凝聚了人类社会中绵延至今的一种情绪,并以完美的形式表达了这种情绪,具有杰出的艺术成就”~《墓畔挽歌》,从古典主义迈向浪漫主义的国度。诗的语言精雕细琢,抒发了对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渴望。深层的感伤、叹惋在精美的诗歌形式中架构起来,有着动人心弦的魅力。~《墓畔挽歌》 已经成为百余年来英文世界的必读书。

筆:日本0.38mm 3B自动笔芯

纸:上海产500格标准文稿纸

字:长仿宋体横排

相关文章

  • 墓畔哀歌

    垒垒荒冢上,火光熊熊,纸火缭绕清明到了。这是碧草绿水的春郊。墓畔有白发老翁,有红颜年少,向这一抔黄土致不尽的怀忆和...

  • 墓畔哀歌

    一 春来了,催开桃蕾又飘到柳梢。告别了冬日的死寂,陶然亭又开始了郁郁葱葱。清明到了。在这碧草绿水的春郊,有白发老翁...

  • 墓畔哀歌(一)

    墓畔哀歌 (一) 石评梅 我由冬的残梦里惊醒,春正吻着我的睡靥低吟!晨曦照上了窗纱,望见往日令我醺 醉的朝霞,我想...

  • 2019.4.9

    碧海青天无限路,更知何日重逢君! 高君宇去了, 独留她在墓畔哀歌~

  • 再读石评梅《墓畔哀歌》

    清明墓草复离离, 雨里山河状已融。 风卷残花吹彻骨, 暮鸦声起可招魂。

  • 墓畔哀歌—疼痛着的凄清

    过往已逝的岁月,叫人如何不痛惜。 情深似海,那是一段不堪回眸的记忆;朝生暮死,思绪中的断裂带给了我们一种怎样的哀怨...

  • 墓畔哀歌-石评梅的悲伤

    石评梅(1902~1928),山西阳泉人,因爱慕梅花自取笔名石评梅;乳名心珠,学名汝璧,笔名还有评梅女士、波微、漱...

  • 唱诗班灵修手册16(谢炳国 著)

    第十六篇:哀歌与赞美 诗篇中称为“个人的哀歌”,一共有50篇,比如诗篇13篇、51篇、102篇等等。我们仔细读这些...

  • 耶利米哀歌1-2;诗篇65篇

    耶利米哀歌1-2 耶利米为犹大国的满目疮痍所哀痛,但是他并没有完全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他在哀苦的同时依旧仰望神,他...

  • 泽畔的哀歌

    从前读《楚辞·卜居》,开篇即是屈子问卦于太卜郑詹尹:“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此孰吉孰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仿宋体手写:诗篇《墓畔哀歌》1-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drv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