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033691/c5a221baf5ad9d59.jpg)
最近使用微信感受到了一波冲击:
前几天,在朋友圈刷到一条社群招募信息,进群的唯一要求是个人微信好友必须达到1000人以上。
见过因共同兴趣拉群、因知识付费拉群,因组队打卡拉群......没见过要求个人微信好友超过1000而建群的。
最近,腾讯也对微信添加好友上限的规则进行了修改:
个人微信添加好友的上限为5000人,突破5000后可以继续加人,可以将好友设置为只聊天、无法看朋友圈。
因为好友超过5000人的话,朋友圈就会被限流,所以做私域流量的一般加到3000人就要换号了。
这不,有个运营小伙伴,为了发展潜在用户,一个人注册6个微信号。
![](https://img.haomeiwen.com/i4033691/76b70fd135111b99.jpg)
本来觉得这些现象的出现,跟当初大火的区块链一样,我不去理会它,反正我也不懂,它也就与我无关。
谁曾想,私域流量的趋势越发迅猛,周围的一切似乎都充斥着私域流量的味道,自己也早已不知不觉进入其中。
![](https://img.haomeiwen.com/i4033691/eae254c719c07bd8.jpg)
企业微信3.0发布,新增“客户朋友圈”等功能助力运营工作,更是让很多人高喊私域流量的春天来了!
都认为企业微信不仅仅是一个高效沟通的工具,更是私域流量的最佳载体,甚至是产业互联网的最佳载体。
什么是私域流量?
私域意味着数据、流量、用户私有化。
私域的定义是,品牌或个人自主拥有的、可以自由控制、免费的、多次利用的流量。私域通常的呈现形式是个人微信号、微信群、小程序或自主APP。
私域是相对公域而言的。公域流量顾名思义,就是公共的流量。
公域流量自己不可把控,而且竞争激烈。这个,我自己玩自媒体平台,也是深有体会。
不管是今日头条还是简书,创作者发布图文的阅读量,很大一部分被平台控制了。平台存在一定的推荐机制,只有你文章的被推荐量越高,曝光量越高,阅读量才能上去。这里,主要流量还是属于平台的。
而做私域流量,可以直接触达你的用户。
私域流量的本质
女子刀法创始人刀姐认为,如今的私域流量其实就相当于过去的通讯录。
这也就可以解释我前文提到的现象,为什么这么多人开始热衷大量添加好友。
以前这块被称为CRM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就是记录各种客户的数据、联系方式,逢年过节给你发发短信打打电话来促进你下单的。
CRM的形式随着互联网、邮箱、电话、微信的出现,也在不停的演变。
原来需要打电话跪求对方才能跟你聊几句,现在只要发个朋友圈就能让对方主动找上门。
所以私域又不同于以前的通讯录,它被赋予了人格,是从流量思维转型为用户运营思维的标志。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塑造一个人物设定来打通CRM系统,从朋友圈互动和窗口聊天中推荐产品。
如运营社创始人小贤,结合企业微信,通过窗口聊天与自己的用户互动。
![](https://img.haomeiwen.com/i4033691/6e88bbf882e79d56.jpg)
我只是运营社的其中一个用户,微信时不时能收到小贤的消息,这样的交互更像和朋友在交谈,感觉亲切,同时用户黏性强。
私域流量的核心
互联网时代,商业的核心能源就是流量。无论科技、市场怎么变化,不变的是对流量的争夺。
而私域流量的核心,绝对不是简单的朋友圈收割,而是长期用户关系培养。
做私域流量的个人或者企业,不管是通过人设打造、朋友圈运营、还是自媒体运营等等方式,都离不开一个词:利他。
要思考自己输出的东西是否能够帮助到对象用户,同时做到在不干扰用户的基础上,持续为用户提供服务。
最后,不管公域、私域,互联网的生意,都是注意力的生意。用心做内容,用心做产品,就对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