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知道这本书是在喜马拉雅听鬼脚七的《没事儿别随便思考人生》,后来暑假班又有一气质女生提起,于是借来一读。看完后整本书都没有提到月亮以及六便士的概念,百度了一下:
a. 书籍以画家高更的生平为蓝本,描述一个人抛妻弃子追随画画的梦想,有时候看着这本书仿佛深处画廊......
b. 六便士是当时英国货币的最小单位,有个朋友跟毛姆开玩笑说,人们在仰望月亮时常常忘了脚下的六便士,毛姆觉得这说法挺有意思,就起了这个书名,甚是开玩笑的语气。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则是现实的代表,即理想VS现实。
c. 知乎有位作者对于该书折射出的对自由的理解:无论处在怎样的境地,无论年龄、受教育程度、外界环境如何,我们都有选择一生中最想为之努力的自由。这种自由只取决于我们自己,与其他任何东西无关。当我们有勇气做出选择的时候,就已经身在生命的自由之中了。(而我对自由的理解:自由不是说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我不想干什么就不干什么,所以为了正向的自由,要付出努力,否则就成了代价。)
摘抄如下:
1. 为了净化灵魂,人们应该每天做两件他不喜欢的事。说这话的人是个聪敏人。
2. 一本书要想从茫茫书海中脱颖而出,不知有多难;即便成功了,这些书籍的热销也只能持续一段时间,或是一个时期。天晓得,作家为写出一本书付出了多少心血,会经历怎样的痛苦,会是怎样的绞尽脑汁,而为的只是给某个偶尔阅读这本书的人几小时的消遣,或是使他的旅程不至于太过难熬。
3. 作者应该从他写作的乐趣中,从他的思想和情感能得以宣泄中去寻求报偿;对于其他的一切,都不要太在意,不要在乎人们的赞扬或诋毁,作品的成功或失败。
4. 我一边跟一位叫我“陪同”的女客人闲聊,一边思忖着当代文明社会中的人这样消磨自己的心智,把人短促的生命都浪费在无聊的应酬上,实在不值。
5. 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从中看到了有序、平静和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却涌动着狂烈的欲望,要走一条不受羁绊的道路。这种安逸和快乐似乎叫我感到了惊悸和不安。我的内心渴望过一种更为艰险的生活。我准备好了去攀登巨岩,准备好了去蹚不满暗礁的海滩,只要我能有改变,而不是死水一潭,只要我能去领略经历无法预料之事带来的刺激!!!!!
6. 我当时还不太了解女人的一种难以改掉的习惯--喜欢跟任何一个愿意听她倾诉的人,喋喋不休地谈论她的私事。--真的吗?
7. 我已经养了她十七年。为什么她不能改变一下,来自己养活自己呢? --男主人公说妻子
8. 我告诉你了,我必须得画画。我控制不了我自己。当一个人掉进水里,他游得好,还是游得不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必须从水里出来,否则的话,他就得被淹死。
9. 只有诗人和圣贤才相信:在沥青路面上辛勤浇灌才会有百合花长出来,才会对他们的劳动给予回报。
10. 我猜想在他内心深处蛰伏着某种创作的欲望,这种欲望为他生活的环境所遮蔽,可是却在不屈不挠地生长着,就想肿瘤在有机组织中不停地长大一样,知道最后占据了他的整个身心,不可抗拒地逼迫他采取行动。
昨天,朋友圈有位友人PO了一句很有深度的话:There is no challenge more challenging than the challenge to improve yourself. 我想唯有经历过这种纠结磨难的人才会懂这句话的含义。
只是,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