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8-06-27斗蛐蛐 文/不倒翁

2018-06-27斗蛐蛐 文/不倒翁

作者: 小麓怡然 | 来源:发表于2018-06-27 13:27 被阅读0次

斗蛐蛐儿是我小时候在秋天必玩的项目,很有趣。有些事情至今还清楚记得。能有六十年了,回味起来仍意犹未尽。

每到秋天,逮蛐蛐儿的准备工作就开始了。步骤有三:叠装蛐蛐儿的纸篓;做穿纸篓的钎子;给蛐蛐儿罐垫新土。叠蛐蛐儿篓是我拿手的活儿,找来稍厚的纸,裁成32开,再折成两指宽,一根手指那样长的袋子,对着上口一吹气,篓就鼓起来。一般得叠十多个有一小摞。

做钎子也容易,找来稍粗的铁丝,可长可短,一端磨尖,另一端围个圈就成了。钎子有两个作用,除用来穿蛐蛐儿篓,还用它探蛐蛐儿洞。我的钎子有二尺长,很好用。

说到蛐蛐儿罐,一般都是陶制的。也有用其他器皿改装的,我的蛐蛐儿罐就是用玻璃罐头瓶子做的。一切准备妥了,就可结伴去郊外逮蛐蛐儿了。

那时的郊外并不远,过小北边门就到了,现在说来也就三站地。新开河边、高职学校(现在的沈阳大学)对面的砖窑、柳条湖蔬菜地等,都是我们逮蛐蛐儿经常光顾的地方。找蛐蛐儿主要靠听,它的叫声有两种:一种是求偶的叫声,高亢、平直;另一种是“过铃”(交配)时的叫声,缠绵、跳跃。“过铃”的蛐蛐儿相对好逮,循着蛐蛐儿的叫声就可确定它所在位置并把它赶出来。

有时被赶出来的并不是蛐蛐儿。一种叫“棺材头”乍看上去与蛐蛐儿没什么区别,稍一注意就会看到它头的前面平且略成方形,恰似旧时棺材的前脸。另一种叫“油葫芦子”,外形也和蛐蛐儿一样,但它体形较大,颜色稍深。这两种东西是不能玩的。蛐蛐儿出来后,赶紧用手捂住,虚握在手里,不能让它受到伤害。然后把手张开一个小缝儿,对着蛐蛐儿篓的口,让蛐蛐儿自行爬进去,把口折好穿在钎子上。当人们看到一群小孩手里各自拿着穿蛐蛐儿篓的钎子时,就知道他们抓蛐蛐儿回来了。

回家后,把蛐蛐儿逐个从篓里放出来,进行筛选,太瘦小的,缺须断尾的都不要,放走。留下全须、全尾,体态雄壮的放到蛐蛐儿罐儿里。罐儿里放些饭粒、南瓜花等食物供它们享用。

我家对面院的二门洞是青石板铺的地面,平整光滑。这就是我们斗蛐蛐儿的场地。平时斗蛐蛐儿的有万林、殿喜、小德子、小胖、庆福等八九个小朋友。其中我最小,万林最大(比我大五岁)是我们的“头”。他的罐都很讲究,听说是祖上传下来的。斗蛐蛐儿用的就是他的大罐儿。罐儿底是三合土的,很宽敞。斗蛐蛐儿时,主人各自拿着“探子”拨弄自己蛐蛐儿的尾巴,驱赶它们向前撕咬。“探子”是用节骨草做的。取其中一节,节结断开后留一点点皮儿,顺势向下一扯,草棍儿的前端出现一撮白毛,“探子”就做成了。有时两只蛐蛐儿见面就开斗,几个回合便见分晓,败者落荒而逃,胜者则高声鸣叫;有时两只拒不相战,费好大劲儿才能拢到一起;有时两只还没有开斗,其中一只就开始鸣叫。我们把这种行为叫“诈圈”而真正的胜者叫“占圈”。

有一次,我的一只蛐蛐儿接连两天占圈,把我高兴坏了。不过后来又自己逃走了,我非常沮丧。每年斗蛐蛐儿的时间并不长。因为逮来的蛐蛐儿我们养不好,玩一段时间就死了。这项游戏也就结束了,新的游戏又开始了。几十年来,在我们之后几乎没看到有谁斗蛐蛐儿。这项千余年来的游戏是否就终结在我们这一代了呢?

相关文章

  • 2018-06-27斗蛐蛐 文/不倒翁

    斗蛐蛐儿是我小时候在秋天必玩的项目,很有趣。有些事情至今还清楚记得。能有六十年了,回味起来仍意犹未尽。 每到秋天,...

  • 斗蛐蛐

    找蛐蛐么?须到墙根缝隙处或是泥地的石块下去找,这是我在儿时形成的经验,尾巴上有三根刺的你千计不要捉来,我就这样...

  • 斗蛐蛐

    8月是抓蛐蛐、养蛐蛐的最佳时候。这在古代来说只有官宦子弟、有钱人家才能玩的。还有赌蛐蛐的。我有幸斗过,效果一...

  • 斗蛐蛐2

    坐山观虎斗真有点观众不嫌事大的味道。听说不同地方有斗狗、斗牛、斗鸡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斗蛐蛐感觉没那么...

  • 斗蛐蛐3

    蛐蛐在洞里是很难完好被捉住的。一般洞里一只雄蟋蟀会有好几只雌的。雄的个头稍小,雌的微胖。运气好还能看见一些小...

  • 斗蛐蛐5

    蛐蛐养了一段时间了,可以开打。不过想要看到蛐蛐开打,还需要一些道具。诸如小罐子加一种开叉的草。罐子相对好买的...

  • 斗蛐蛐4

    蛐蛐这小虫被捉回家后,野性不减。放在玻璃杯中,上蹿下跳。直到没了力气才消停一会。这样的小虫先压压性子。怎么...

  • 斗蛐蛐6

    蛐蛐两只已经就位。开叉的草就位。装蛐蛐的罐子就位。仿佛一项失传的技艺马上要复活了,我的内心无比兴奋。两只蛐...

  • 斗蛐蛐7

    经过那一次的实验后,我得出个结论:想要完美复制古人的技艺,有难度。斗蛐蛐比斗鸡和斗狗要难。不管是斗啥,多为雄...

  • 教书匠和杀猪匠

    上 时值清末民国初。 河南一县令张大生在衙门后院斗蛐蛐,两只赤黄色大蛐蛐斗得正酣。 张大生对蛐蛐甲吼道:“上,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06-27斗蛐蛐 文/不倒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dub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