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间,离开当初驻村扶贫的村子已经一年,这一年中虽然没有机会再回去看看,心里却也时常挂念。
这时节,是村子里一年中为数不多的宜居时节,相较其他地方,由于海拔高,村里十分凉爽,又因为地处山区,天然的松树和种植的核桃树都冒了绿,樱桃树上挂满了熟透的红樱桃,山里的野生菌也悄悄探出了头,天放晴的日子开车走在进出村的盘山公路上,总能在道路两边看到觅食的小松鼠,车一来,这些小家伙就吓得立在了路两旁,抬着头向车辆张望,那模样,像极了列队欢迎的礼兵。
不过,宜居的日子总是少数,多数时候是“高冷”的,“高”是指海拔高,我们的村子是整个乡镇唯一地处山区的村委会,站在靠近县城的村民小组的悬崖边上,可以俯瞰整个县城。“冷”说的是寒冷和冷清,那里从9月开始到次年4月,都处在寒冷之中,几年没有穿过羽绒服的我,驻村期间不得不买了一件过膝的长款羽绒服,一到晚上,穿着羽绒服烤着火,才能抵挡得住严寒,用我战友的话来说,就是烤前面后背冷,烤后面前面又冷。此外,由于村中耕地少得可怜,一方水土无法养育一方人,因此村里人举家外出务工,只留下无法外出的老人在家,白天村子里就人烟稀少,到了晚上就只有零星的几处灯光。
这里雨水很充沛,一年四季都会下雨,一到下雨的时候,山里就会升起一层厚厚的雾,本来站在村委会楼上可以看到村里大部分人家的房子,但雾一起,就什么都看不到了。雨,除了会让村子里景色更美,空气更清新外,也潜藏着许多危险,下雨起雾时,坐在车里能见度只有几米,公路又狭窄,因此开车要十分谨慎,需要频繁鸣笛来提醒对面的车辆;除了起雾之外,就是山体滑坡,小一点的滑坡还好,只是滚落下几块石头,严重的就是石头混杂着泥土一起涌下来,把公路拦腰堵住,车辆无法通过,只能动用挖掘机去清理;雨季进出村子,总要十分小心,一边开车一边观察山上有没有落石,幸运的是,虽然发生了很多次泥石流,倒也从来没有人员伤亡。
村里唯一的一个小学,就在村委会下面,驻村的第一年那里还有十二个学生,十个六年级的,两个二年级的,他们平时都在学校住宿,周末才回家。听村干部说,原来村子里上学的孩子很多,他们那一辈基本都在村里上的小学,同学里面也是人才辈出,好多都当了教师和州县里的干部。现在孩子都随父母外出务工,就在当地上学,村小也就冷清了。第二年,六年级的学生毕业了,二年级的两个学生也升到了三年级,其中一个女同学家里人担心住校不安全,就转了学,整个村小就只剩一个小男孩,两个老师加一个食堂阿姨照顾一个学生,这样的学校,恐怕全国都找不出第二个来。
村子里没有什么娱乐场所,虽然有两家小卖部,但除了酒、方便面和火腿肠之外再没有别的,对于我来说,也跟没有一样了。水倒是管够,天然的山泉水,想喝多少喝多少。吃饭也是一个头大的问题,由于地处偏僻,没有什么去处,尽管开出了比外面高许多的工资,两年间也跑了七八个炊事员,最后是一个上了年纪的战友把自己的老婆接了上来,才解决了我们的吃饭问题。
那时候,若是不加班,不去入户,我们总会相约去村小打篮球,一是实在没有娱乐项目,二是陪那个唯一的小男生玩一玩,我虽然不会打球,但也学着玩了一下。后来,听说那个小男孩被安置到了另一所小学,两位老师调到别的学校,村小也彻底停办了。这样的结局,对小男孩来说再好不过了,至少会有更多的小伙伴。
两年多的驻村生活,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颇多,此篇文章仅做一个引子,后面若是有机会,再细说那年那些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