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记

作者: 晞婞 | 来源:发表于2021-12-01 00:27 被阅读0次

    最近在看一本书,可能大家都不陌生,叫《明朝那些事》,断断续续接近看了一个月了,还没看完,堪堪看了一半。

    图片来自网络

    人们常说看明史看得很痛快,让人看得荡气回肠。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何等的洒脱大气,振奋人心。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从一个放牛娃一步步走上了那个闪闪发光的王座,在他功成名就之时,那些有从龙之功,陪他出生入死的兄弟几乎全死在了他的手上。铁券丹书原本是他对兄弟的承诺与保护,后来成了一张张催命符。

    高处不胜寒,在他一个人走向死亡时,他那些兄弟会不会出现在他脑海里,那些金戈铁马,同生共死的场景会不会浮现在他的脑海中。作为一个开国皇帝,他以他的铁血手腕为他的明帝国创下了不朽的功绩。是非功过自有历史批判,但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在我看来还是过于心寒。


    在我目前看到的书中的那部分人物中,有挽大厦之将倾的于谦,也有知行合一的王守仁,更有小人得志的刘瑾,为祸朝纲的严嵩。他们有的为国为民却含恨而终,有的惑乱朝纲,鱼肉百姓终得报应。总归即便好人未必有好报,但坏人还是受到了应有的惩戒。

    在金銮殿上,有大臣围殴奸逆的义愤填膺,有皇帝的高谈阔论,有小人的长歌善舞,有贤臣的出谋划策,更有忠臣的誓死力劾……在这个舞台上没有永远的胜者,只有不断地争斗。

    历史轮回总让人猜不透,无论这个胜利者是为国为民的贤臣也好,是大私无公的奸佞也罢,总是要应和那句古话“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你方唱罢我登场,无休无尽,无止无终。

    不知不觉已经看了很久,皇帝换了一个又一个,多到我已经记不清了。其中不乏雄才伟略之人,但也不缺昏庸无道之辈。虽是王侯将相之辈,但也只当旁观者一般浏览他们的人生,没有冲动让我提笔记下什么的冲动。


    直到今天,一个既没有官至内阁,也没有连中三元的小人物却让我无比震撼!

    他叫杨继盛,一个幼时便失去母亲,在恶毒后妈的呼来喝去中顽强生长的小人物。在他还小的时候,他的继母便让他去放牛,他在看到旁人去上学时,求着父亲让他去上学,但是父亲以家贫无闲钱拒绝了他,在他百般哀求之下,他父亲同意他在做好放牛这个本职工作之后,可以去书院旁听。

    所谓旁听其实就是偷听,当他偷偷趴在窗边听老师讲课时,得到的是那些交了钱的学生的嘲讽。可是他没有放弃,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一坚持就是五六年,他的父亲终于被感动,同意送他上学。

    雄鹰是要翱翔在天空的,一举中第,成为了进士。

    书中提到:杨继盛的运气实在一般,他被分配到冷衙门南京吏部,当上了六品主事,之后又改任兵部员外郎。和他的同学相比,既没有庶吉士的光辉前景,也没有地方官的油水实惠。然而杨继盛没有怨言,他只是默默地工作,努力地干活。

    他坚守原则,看不惯奸臣当道,直言上书被远调他乡。在当地兴办教育,教当地人识字读书。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当奸臣被捕,他终于回到京城。在他连升几级,前途无量时,因看不惯奸臣当道,又一次义无反顾地采取“死劾”这种舍生取义的壮举来捍卫光明。

    知不可为而为之,只是为了心中的理想,只为致良知!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皆应爱敬。

    他用生命去践行自己的良知,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官。这样一个在坦途还能舍生取义的勇士是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


    我们无论身处何方,位居何职,只要坚持心怀天下的大局观,为国为民的情怀,都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世界上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总归还是太多,几乎没有人能够免俗,因此这样一个大公无私的人是让我心神一颤的。

    我一直想着考公,但是为何而考公,因何而坚持是茫然的。为了工作稳定,为了温饱,为了给父母一个交代等等等等,无一不是为己的。

    但我想今天还知道了另一个理由,可以为了帮助更多的人。

    位卑未敢忘忧国,就算只是一个小小的职员,也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坚守自己的良知,为更多的人答疑解惑,只要有一个人因你而成功,不也是一种无上光荣吗?

    我想理想就是在不断的学习中坚定,而我的公考之路也会因为那些榜样而走得更加踏实!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以生命为赌注,冒死上劾,是为死劾
    居庙堂之上,处江湖之远,皆忧其民者,方可为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dwjx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