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记得郭敬明小说《小时代》中周崇光说过的这样一段话:
“我们活在浩瀚的宇宙里,漫天飘洒的宇宙尘埃和星河光尘,我们是比这些还要渺小的存在。你并不知道生活什么时候就突然改变方向,陷入墨水一般浓稠的黑暗里去。你被失望拖进深渊,你被疾病拉进坟墓,你被挫折践踏得体无完肤,你被嘲笑、被讽刺、被讨厌、被怨恨、被轻视、被放弃。但是我们却总是在内心里保留着希望,保留着不甘心放弃的跳动的心。我们依然在大大的绝望里小小地努力着。而这种不想放弃的心情,它们变成无边黑暗里的小小星辰。我们都是小小的星辰。”
在读《过于喧嚣的孤独》这本书时,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段话,我们于这世界就是渺小的星辰,纵然渺小,纵然可能遇上各种各样的磨难,都保留着希望。
《过于喧嚣的孤独》一书是捷克作家博·赫拉巴尔的作品。关于赫拉巴尔,我想我不得不提这样一个故事,1997年在朋友为他庆祝八十四岁生日时,他说:“我都想死了,还庆祝什么生日?”当他因病住院快出院时,他说:“我已经做了我该做的一切...那么,我还呆在这里干嘛呢...如今一切都无所谓了...”两天后的1997年2月3日,他从医院五楼窗口坠下。他的一生是富有哲理,充满诗意的一生,他笔下游走的不是文字,而是现实的诗意。他的作品中大都描绘一些普通平凡,默默无闻,却又被时代抛弃在“垃圾堆上的人”。《过于喧嚣的孤独》中他描述的是其在废纸回收站工作时的生活,通过一位废纸打包工的通篇独白表达出那些践踏摧毁人类文化的愚蠢行径的控诉。值得一提的是,作品中废纸打包工并没有以强烈谴责的形象出现在读者的面前,赫拉巴尔巧妙的将这些本应该强烈声讨的行为以“Love story”的形式平静地叙述出来的。这种反讽的写法比单纯的控诉显得更为有力,更让人愤恨那些愚昧无知的人。
在读过这本书后,感慨颇深。我很喜欢文中的一段话,赫拉巴尔说“因为我有幸孤身独处,虽然我从来不孤独,我只是独自一人而已,独自生活在稠密的思想之中,因为我有点儿狂妄,是无限和永恒中的狂妄分子,而无限和永恒也许就喜欢我这样的人。”在喧嚣的人世上,总有一些人因为独自生活在属于自己的“稠密的思想”之中,在别人的眼中他们是孤独的,但对于他们来说,他们从不孤独。也许在某些时候,我们也是这样的一群人,在过于喧嚣的世界里看似“孤独”,却很充实。
如果一天中,让你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时间段,你会选择哪一个?我想更喜欢黄昏。很幸运的是,赫拉巴尔也很喜欢黄昏,他说“我最爱苍茫的黄昏,惟有在这种时刻我才会感到有什么伟大的事情可能要发生,当天色渐暗,黄昏来临时,万物就变得美丽起来,所有的街道,所有的广场,所有在暮色中行走的人,都像蝴蝶花一般美丽。我自己好像也变得年轻了。”读着赫拉巴尔的文字,有一种别致的诗意的感觉,在咀嚼这些文字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文字里饱含的哲理性。
也许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但只要自己在自己的思想世界里足够喧嚣,那么其余的一切都只是浮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