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来公司的时候路过南京东路,看见走向外滩的人群站满了路牙,颇有“十里长安街"的气势。
知道除春节外的节假日上海会很热闹,外滩会很热闹,但没想到会有这么热闹。
拖着箱子在人流中扭来扭去钻进公司楼的后门,从空无一人安静的大厅看出去,有种逃难的感觉。
空间 · 穹顶之下
春节旅行回来后回归了正常工作,恰好搬了新办公室。藏于外滩内侧,上了年纪的老房子。但这个联合办公空间向来精于设计,小小的几层小洋房里打造出了一个穹顶大厅。
空间本身不宽裕,对主厅的打造却毫不吝啬。
侧边回廊是风格统一的石灰圆弧形立柱,细细的矩形柱子支撑起空间的纵深感。
石灰台阶在靠近电梯的一侧,闭合了整个空间,也形成隔断。 把室内空间活生生做出了室外感。
两侧通向办公室的走廊做成书架的样子。圆弧形的顶部既巧妙的化解了斜顶的不对称感,又缩窄了走廊的宽度,显得更加幽深。
当时选择来这里办公,就是因为喜欢这个穹顶大厅。总觉得在这个穹顶之下工作,思绪会有无限空间流淌。
空间 · 旋转的七十年代
我本来觉得是个很普通的楼梯,同事觉得花窗很美,遍执意要来拍。
不得不说,出片效果特别好。旋转楼梯造就了无法比拟的空间感,甚至时间感。
仿佛人也跟着旋转。
空间是逆流而上的时间。
花窗外其实就是老上海的居民区,我看到仅隔着很窄的弄堂对面,一位瘦瘦的,戴着眼镜的大叔开着窗,躺在摇椅上看书。真不像是这个年代的生活场景。
关上窗,再次回到这个狭窄的楼梯道内,其实只有三四层,但是旋转,重复,再旋转。
你是看不到头的,它也没有尾。
空间 · 门洞的世界
三楼的走廊一侧的靠窗雅座每次路过都格外吸引眼球,许多人和我一样喜欢在这里工作。
半开放式的空间被一扇扇不规则的圆拱门分隔开,倒是有些中式园林的采样。
空间 · 九江路 168
楼下就是法租界占据一角的九江路。当年,九江路被称作“东方华尔街”,特点是琳琅满目的外资银行。19世纪在此开设的有1号阿加刺银行和隔壁的有利银行。到20世纪上半叶,美资花旗银行、大通银行,日资三井银行、三菱银行、住友银行,荷资安达银行,德资德华银行均开设在九江路东段。
作为上海市64条“永不拓宽的街道”之一。今天的九江路依然美丽旖旎。
现在的九江路是一条与有着“中华第一街”之称的南京东路平行的马路,这几年矗立起来的改建或兴建的大酒店,从东到西,琳琅满目。
路边的回廊晚上会有梦幻的灯光,总让人有拍照的欲望却又怎么都拍不好。初次见到时夜已深,就我一个人安静的走进这长廊里,仿佛一下子就能带我回到过去一般。
看似波澜不惊, 实际万千思绪。
后话 · 梦境回归现实
因为工作性质的缘故,我的生活总在真实和不真实间循环。我有时觉得做旅游很需要想象力。
我也常常会去翻阅人文史书寻找灵感探索文化。这可是曾经的我无论如何都想象不到的,我对这些是那么的不敏感不擅长。
要说怀念,要说钟爱,无疑是那个埋头解方程式画分子式研究牛顿力学的我,信手沾来,洋洋洒洒。
可怎么又能想到,越引以为傲的,越是早早丢弃。越不擅长的,越成了硬着头皮也要面对的现实。
梦境总归是要回归现实的。
所以明天继续写瑞士~
- END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