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给我讲个故事,好~不~好?”
“妈妈,你再给我讲一个故事嘛?”
“妈妈,我还想听故事。”
每天晚上九点熄灯后,黑暗中都会响起大丰的声音。听着稚嫩的声音让人不忍拒绝,可是,渐渐地我发现我不会讲故事了,以前顺手拈来都能瞎掰出来的故事现在像掉进了沼泽地里,又像被灌了浆糊,任凭我搜肠刮肚、苦思冥想、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一个所以然来。那是一种深深的黔驴技穷的无力感,终归是看书太少了。
我很想拒绝,或者凶大丰一下,他肯定立马安静。但作为一个妈妈的理智和本能告诉我不能这样做,不能打击孩子的好奇心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可是可以怎么办呢?拿手机出来现场读倒是一个很不错的办法,可是床上还躺着一岁多的大米和小米,主要我一打开手机屏幕,他们肯定立马坐出来,那大家都不用睡了。
最后只能挖空心思、生搬硬套给大丰讲故事。故事精不精彩不重要,他喜欢听,能伴着三个孩子入眠就好。并因此还积累了一些经验。
第一,讲记忆中的故事。
好几个晚上,作为老母亲真的是江郎才尽,只能给大丰讲记忆中的故事。小学背过的文章《小马过河》《乌鸦喝水》《坐井观天》《刻舟求剑》《捧着空花盆的孩子》《狼来了》《王二小》等,故事虽短,但他依然听得津津有味;小时候看过的童话故事《白雪公主》《灰姑娘》《小红帽》《阿拉丁神灯》《阿凡提》《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等;实在想不起来,就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
第二,改编记得的故事。给孩子讲故事就像往外倒水,更可怕的是,我近几年还没有输入,所以我的水很快倒完、枯竭了。于是,我就改编讲过的故事。《三只小猪》第一次我讲了最原始的故事,第二次把三只小猪改成他、大米、小米的故事,今天我改成《高坚果、矮坚果、小坚果和植物僵尸》的故事(最近他对《植物大战僵尸》很感动兴趣。)
第三,就地取材瞎掰故事。这本来是我最擅长的事,那时候经常给孩子上故事绘画的美术语言活动,发疯般购买绘本,也大量阅读优秀绘本,现在掰起来还是会有点吃力。要想掰得精彩,小孩子喜欢听,还是有技巧的。首先选用孩子熟悉的人、事、物作为主角,从身边的事物掰进熟悉的故事中。例如大丰最近痴迷于做小孔雀,我就以小孔雀为主角展开故事,如果实在掰不下去,就绕回熟悉的故事中:小孔雀最喜欢去旅游了,这一天他决定去树林里探险……他遇到了三只小猪……不过无论怎么瞎掰,还是要有条主线以及一定的教育意义,毕竟在故事中潜移默化培养孩子的逻辑、品格、习惯等还是很有必要的。
教育孩子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兵来将挡 水来土掩”是我们遇到教育问题的唯一办法,而最大的取胜法宝是父母不断学习,孩子才能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