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中的三处微设计

《行路难》作为李白的乐府名篇,我在教学前,作了三个方面的环节设计:诵读、品情、知人。
诵读,自然是古诗词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诗词的节奏划分是一个难点。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很难准确地来读准节奏。因此,有学生建议43式划分,有学生建议2212式划分。其实, 作为授课教师, 对于这首诗的节奏划分我也是有着自己的理解。
如果教师能将这两种节奏划分都展现出来,让学生在诵读中去体会,去对比,那么,我觉得诗人的情感的跌宕起伏的变化或者前几句诗人抑郁沉闷的情感可能更能体现得到位一些。
美味佳肴,金樽清酒,停杯投箸,拔剑四顾,诗人内心是何等的郁闷痛苦。人在情感低谷的时候, 往往表现在行动上应该是迟缓的,眼神是迷离的,语速是低沉的。宏图未展,却被“赐金还山”,一腔抱负,却无机会实现。所以, 通过两种节奏的诵读,学生会在对比中体会到节奏带来的诗歌情歌变化效果,这样可能更有助于学生对于句子节奏的把握。

品情环节,通过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句子中去揣摩作者的感情的变化。学生自然最能捕捉到的就是“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了,在经过背景资料的助读后,学生理清了作者感情变化的起伏。这时,如将整首诗重新排序,进行结构调整,让学生说出改动后和原文的表达效果,如: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赏析环节,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赏析诗歌,我设计了“找不同”这一教学任务。如将原文变为: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胸中惆怅不能食,眼中无路心茫然
冰塞长川,雪满群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啊行路难!多歧路兮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设计活动,搭建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找不同”这一游戏中, 找到变化之处,从而分析变化后与原文的效果。引导学生从关注用词、修辞、句式、标点等方面去赏析诗歌,体味作者的情感,立体诗人的形象。
课堂需要思考,教学艺术的提高其实就是在不断的反思中进行。这些微设计或许只是课堂遗憾艺术的深化,但愿我们不要惧怕遗憾,在缺憾中追求课堂的极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