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父母经常教育我:“不要说大话!”那时候,我对“大话”的理解很肤浅,以为就是“大声说话”。大声说话,有什么坏处呢?一是扰民,二是伤喉。后来呀,年龄稍大一些,我对“大话”有了新的认识,以为就是“吹牛”。曾经有人戏言:“牛为什么会在天上飞?是因为有人在地上吹。”我想做个牛气冲天的巨人,却不想做个会吹牛皮的小人。
“在公共场合,不要大声说话。”即使是在自习室里,你也要压低声音,不要惊扰到同桌之外的第三双耳朵。
“不要说大话”,真的是一把万能的钥匙?它可以打开世上所有的心锁?仔细想想,也不尽然。
在读中学的时候,我从语文课本上学习到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作者臧克家告诉我们,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何谓口的巨人?应该就是敢说大话和会说大话的人吧。闻一多先生的遗言是什么?想必就是他的那篇慷慨激昂的演讲词吧——《最后一次讲演》。那大话说得,比子弹从机关枪里喷射出的火舌还要闪亮。闻一多先生是个爱憎分明的人。对人民,他更多地是说着小话。而对敌人,他更多地是说着大话。这些大话,有杀伤力和号召力。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说过大话吗?我想,你们一定要说。在中考的誓师大会上,大话派得上用场。在高考的誓师大会上,大话也派得上用场。大话,可以强我军心。大话,可以壮我军威。在这些场合,小话却没有这样的影响力。
因此,要不要说小话,能不能说大话,需要讲究场合,考虑倾听对象。小话有小话的风采,大话有大话的格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