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魅力很大程度上在于当我们用心去感受音乐时,它改变了我们的精神状态,让我们的大脑参与了许多的思想活动,是我们心灵体验的外在媒介,如同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从而获得了美的体验和情感的升华。
音乐文化充斥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音乐元素赋予了人们精神力量,并且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感觉和行为。而如何“聆听音乐”将欣赏音乐的过程由被动转为主动,引导学生从音乐自身表现力出发去欣赏音乐,感受艺术家传达的价值观念是高校音乐教育需要把握的重点。
《聆听音乐》一书是由美国耶鲁大学音乐系教授克雷格·莱特所作的一部不可多得的音乐欣赏指南,通过容易理解和条理清晰的叙述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各个时代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形式,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聆听技巧具有很大的帮助。
首先,《聆听音乐》一书分为八个部分,大体是讨论音乐基本要素,分析各时期音乐体裁和风格特点、美国的流行音乐文化以及全球音乐。作者采用史学的年代顺序来记述,并结合各时期的优秀代表作品,让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各时期的音乐风格与代表人物,但是除此之外,作者并没有把这本欣赏书写成一部音乐史,而是充满趣味性地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加入个人的情感,与作曲家进行心灵的对话,实现了人的主动参与性,以此激发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并提高个人欣赏音乐的审美能力。
例如,作者在文字论述旁都选取了合适的图片,并插框对图片内容进行解释,这些图片都是对史料的佐证,运用史从乐出的分析方法,紧密结合这些要素,探讨出各种文化背景与音乐风格形成的关系,论证出音乐的本质意义。在该书第三十七章增加了陈钢与何占豪的《梁祝协奏曲》条目,这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一体化的快速推进,中国的文化影响力也在逐步加深,我们也更应注重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发展,树立起文化自信,同时在高校音乐教育中也应关注本民族音乐,为国家文化艺术领域的强盛贡献力量。
其次,该书每个章节都有聆听指南,通过对每一段作品的体裁、形式、节拍和织体进行导言,并按照详细的时间轴对聆听要点进行提醒,使学生能够分对分、秒对秒地将文字论述与音乐作品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培养起学生的基本的聆听技巧。
该书另外一个特色是在书中和互联网上同时提供了详细的聆听练习曲目,采取与聆听指南一样的模式。中文版联合库克音乐,为教材配备了在线音乐,每个练习曲目旁都随附了中国目前最流行且便捷的扫码,学生通过扫码即刻便能聆听上百首特定的音乐段落,并根据聆听要点的提醒作出富有个人思考的判断。
“聆听练习”是基于聆听指南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对一首作品进行分析反馈。当前聆听音乐的场所不再局限于特定的音乐厅或歌剧院,各种媒体技术充斥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聆听行为和欣赏习惯,培养学生改变这种随意且容易间断的聆听方式,可以试着将文字与音乐音轨紧密结合使大脑作出即时分析,这种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这些聆听练习由浅入深,对学生较为细致地聆听音乐具有重要作用。
最后,《聆听音乐》一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聆听音乐,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学习模式对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发挥学生的音乐潜质为主,将审美教育作为教学的中心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教导学生不仅掌握了基础理论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对美的认知和感受力,提高了学生对美的鉴别能力,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音乐欣赏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其教学方法也应当与其他学科相区分,教师除教授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外,更多地应该引导学生去亲身体验和分析作品,以此来获得自己独特的见解。当下单一型的授课模式已无法完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创新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动性,更好地掌握音乐的特点,是目前音乐类学科需要解决的问题。
手机网络等新媒体平台的建立为学生创造了更多与外界互动的环境,因此引导学生学会甄别音乐作品,建立良好的审美品位,并将被动接受的态度转化为内在的需要,激发学习能动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音乐欣赏课需要持续进行的课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