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岘山怀古》

作者: 云间月皎皎 | 来源:发表于2023-06-24 06:15 被阅读0次

    岘山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不独是陈子昂在此发怀古之幽思,众多杰出的历史名人如庞德公、王粲、诸葛亮、庞统、羊祜、杜预、王叔和、习凿齿、释道安、释慧远、杜审言、孟浩然、杜甫、皮日休等,都在岘山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杜甫曾写过一首怀念杜预的《回棹诗》:“清思汉江上,凉忆岘山颠。吾家碑不昧,王氏井依然。”杜甫的衣冠冢就在岘首山下。

    这岘山见证的众多历史故事难保没有被时光所淹没的,但陈子昂的怀古律诗却能千载流传。

    《岘山怀古》
        陈子昂
    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
    犹悲堕泪碣,尚想卧龙图。
    城邑遥分楚,山川半入吴。
    丘陵徒自出,贤圣几凋枯!
    野树苍烟断,津楼晚气孤。
    谁知万里客,怀古正踌蹰。
    赏析

    古之楚地,魏、蜀、吴,各个分据;汉水入江处在夏口,夏口城为孙权所筑。《尚书禹贡》谓:“汉水南至大别入江。”大别山,《元和志》谓指汉阳县东北之鲁山,“南枕蜀江,北带汉水”,孙吴据长江天险,因此诗中说:“城邑遥分楚,山川半入吴。”“遥”既表现楚地辽阔,又表现事已久远,兼指时空。“山川”句,诗人于岘山之上,思绪万千,见汉水曲流岘山之东,而想到滔滔东去的景象。

    三、四句诗人怀想羊祜、诸葛,五、六两句则转谈三国事,并非仅就山川而言,其间包涵了“人谋胜天险”的寓意。羊祜献平吴之策,晋灭东吴诸葛用联吴之策,以抗曹魏;刘备因意气用事,败于夷陵;孙皓以残暴多疑,终致亡国。面对四百多年前的历史遗迹,诗人不禁发出慨叹。

    岘山之南,有后汉襄阳侯习郁故居。习郁在此引水作养鱼池,筑以高堤,间种楸、竹。秋来,楸丝垂垂,修竹亭亭,景致怡人。晋朝时的征南将军山简,都督荆、湘、交、广四州,镇守于襄阳,每过习郁园池,必痛饮至大醉方归。常说:“此我高阳池。”

    刘景升治襄阳时,筑景升台,常登层台之上歌《野鹰来》曲,死后,葬襄阳城东门外二百步。杜甫十三世祖、镇南大将军,杜预,字元凯,曾在襄阳兴水利,百姓称之为“杜父”。元凯作两碑,一碑沉万山山下潭水中;另一沉岘山山下水中,碑文述己之功业。元凯沉碑时说:“百年之后,何知不深谷为陵也。”陈子在此即借杜元凯沉碑事,并引申其意,即使百年之后,深谷突起为丘陵,亦是徒然。空有丘陵出,无数英雄豪杰、古圣先贤,都已经凋零作古了。

    “野树苍烟断,津楼晚气孤。”沔水经过习郁的邑城,出安昌县东北大父山,西南流,注于白水,南面有汉光武故宅,后汉人苏伯阿曾在此“望气”,称白水乡光武宅有郁郁葱葱的兴旺佳气。陈子昂借此慨叹郁郁葱葱之气已经中断消失了。“苍烟断”、“晚气孤”,诗人借景抒怀,表达他对时政的忧心焦虑。

    “谁知万里客,怀古正踌蹰。”诗人来自蜀山之中,所以自称“万里客”,“谁知”,表现了诗人孤寂落寞的心境,“踌蹰”,指惆怅而徘徊。当诗人凭吊遗踪的时候,缅怀治世良材,有为的将帅以及像羊祜、诸葛亮那样永远为百姓思念的贤臣良相,更希望这样的贤圣,代代不绝。

    陈子昂出蜀入京途中创作的这首诗,不但抒发了诗人怀古之幽思,也是对他所处的时代的含蓄抨击。陈子昂一直是一个孤独者,此诗和《登幽州台歌》所表达的情绪一脉相承。全诗的感发力量真挚强烈,震撼人心,既是一首高度浓缩、含义深长的山水诗,也是一首沉郁的政治抒情诗。

    韩愈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陈子昂的出现,使唐代诗歌创作步入一个新的阶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岘山怀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eav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