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偶然想到一个问题:一件艺术作品的价值应该如何去衡量?
也许换个说法,比较好理解,就是衡量艺术品价值的标准是什么?我想到了3个答案。
一是观赏者的感觉。
文艺作品被创作出来,就是要给人看的。所以以观赏者的感觉来衡量文艺作品的价值应该是无可厚非的。当你欣赏一件作品,从中感受到了一种共鸣,它并没有那么明显,就象是创作者在你之间的悄悄话,你们的观点是那么的一致,自然这件作品对你来说,就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作品。
然而这其中有个问题。人和人是不同的,每个人看同一件作品,可能会产生出不同的感受。就好比有人说,一千个人心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是《哈姆雷特》带来不同人的感受。
如果你觉得有价值,而他觉得没有价值,那么这件作品究竟有没有价值呢?
现在也许你会想到,我们需要找很多人来看,再作一个测评,觉得好的人占多少,不好的人占多少,如果觉得好的人比觉得不好的人多,那就可以判断这件作品是好的,反之则是不好的。
这里面也有一个问题,找多少人来做测试合适呢?即使再多的人恐怕都不能说服人,总有人不服这个样本数量,而把全世界的人找来测试又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二是评奖。
这有点类似上面提到的,搞一个评奖活动,制定比赛规则,参加的人就要服从这一规则,愿赌服输。赢了的人就是公认的有价值的作品。比如奥斯卡电影奖。
在体制内也会经常采用这种办法,每年搞一个奖项,然后下面很多部门单位努力收集作品来参评,如果评上了就是好作品,落选了就自认倒霉。评上了就会上通报,以后是要载入史册的,当然还会有奖金。
但是这里边也有问题。
第一,好作品都是人评的,评选机构的评委是从哪里选的,有多少人、规则是什么?然而不是每个评选都会如此公开的。
第二,有些作品曾经在国家级层面获过奖,但是在下一次层面却没有获奖,这如何解释,作品的价值究竟如何?
第三,本来评选的初衷是为了选出优秀作品,但是,有时候,也许会为了其他某些目的,会平衡各方的利益,把奖项作一下平均分配,荣誉大家共享。本来嘛,不就是评个奖嘛,大家都有份,和谐共赢多好。然而这样一来,一来是显得不公平,二来各单位都会想尽办法去搜罗好作品,不管是不是自己单位人创作的,只要是由自己单位报送的就行。
本来是以评选优秀作品的机制,却演变成谁能更有办法拿到优秀作品,或通过某种关系争取到一个名额。
三是拍卖。
也就是以市场机制来决定作品的优劣。这也许是最有效最接近作品真实价值的方法。
究竟作品好不好,有没有人喜欢,拿出来交给拍卖行举个锤,如果有喜欢的人,就会不停加价,直到加不上去,这个时候,一锤定音,这就是作品的价格,也就是价值了。
当然,这个办法也有弊端,拍卖者必须是个人,这就回到前面的第一个办法,如果此人恰好特别喜欢这件作品,又特别有钱,就能以高价获得,但这是否代表其他更多的人也同意呢?
事实上,许多公开拍卖的艺术作品,大部分最后的价格都让人咋舌,怎么会哪么贵呢?真的有这么好吗?
综上所述,其实真的没有一个标准去衡量每一件作品的价值,事实上,很多惊世的作品在创作之初根本没有得到基本的认可,常常是因为很久之后,经过某些炒作的手段,也让艺术品的价格不断地翻番,远超人们的期待。
所以,究竟一件艺术品好不好,就看你的心情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