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学习,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一个经久不衰的议题。
谁没接触过学习?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不可避免地要学这学那,学习表达、学习知识、学习技能、学习生活、学习相处……可以毫不忌讳地讲,学习贯穿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有“活到老学到老”一说。
谁探究过学习的真谛?你是被迫学习,还是主动学习?为何有的人学得又好又快、有的则恰好相反?抛却禀赋、运气论,这里只谈学习力。
所谓学习力,是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三者的综合体现。学习力的强弱,直接表现为是否具备清晰的目标、坚韧的意志、渊博的知识和躬身的实践。
据科学家称,每过7年,我们身上的细胞便会全部更新一遍。无论在生理、心理上,还是在气质、行为上,7年足以使一个人从头到脚发生脱骨换胎的蜕变。
如果外加正确的方法、持续提升的学习力,你将行走得更远,攀登得更高。
02
说到学习方法,你是否曾经质疑过我们习以为常的顺序式学习、案例式学习、冲刺式学习?它们有可能是错误的?虽然这些方法在短时间内、一定程度上让我们取得了成绩,却将沾沾自喜的我们置身于麻痹状态而不自知:支离破碎、不成体系、遗忘迅速。自我满足式的学习,与饮鸩止渴无异。
那么,我们该如何有效地学习,使得学习力节节攀升呢?
阿何老师在《60天引爆你的学习力》中提到的几种方法不容错过。
一、3步式快速学习法。通过规范教材、阅读目录、绘制导图,快速建立整体认知,避免盲人摸象的局限性;借由问题,穿针引线,巩固熟悉、架构网络,将抽象变为具体,将模糊变为清晰,将理论变为实际;采取刻意练习、补充隐性知识、达到熟能生巧、以不变应万变。
二、主题学习+扩展学习。围绕一个或多个经过结构化的主题,在关系强的领域进行集中学习、专项训练、逐一突破,至少阅读5本书籍;在关系弱的领域展开关联式、辅助式学习,剔除学科间的割裂。兼收并蓄、打破揉碎、提炼总结、消化吸收、形成见解、为己所用。
例如学习PPT,首先在内容上进行分解,学习并熟练掌握软件基本操作、排版布局、颜色搭配等;其次要学习摄影、平面设计相关作品,阅读有关书籍,不断培养美感、拓宽知识面。唯有如此,方可自主设计出高大上的PPT。
三、i+1学习法。即在现有能力i的基础上,适当超出一小点,加1。这种方法,既可跳出固有的舒适区,蹦一蹦就摘到树上的苹果,有利于树立信心,积极、持续行动;又可避免因困难繁重,心里发怵,未行动就先放弃,或死撑,效果却不甚理想的结局。
这与Angie提出的微行动有异曲同工之妙。比如,确立微小的目标、做出微小的改变、养成微小的习惯、记录微小的笔记,进行微小的总结,不费太多时间、精力,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就能有所提升,何乐而不为呢?
方法不难,坚持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都说21天可以培养一个好习惯,连续实践一个又一个的21天,你将收获别样的风采。
03
Angie本人就是鲜活的案例。二本毕业、职场宝妈,经过十年的打拼,开启写作、讲课、咨询等多重斜杠身份。古典老师曾评价其为“跑赢了时间,跑赢了时代,跑赢了自己。”
我自己则是个后知后觉的人,万事起步比较晚。但行动总比观望好、碎步总比停滞强。周遭的亲人、同事、朋友都夸我一年来写的文、绘的画、练的字有进步。我自己感触不深,倒是时常感觉每行一步,颇为费劲。
何亚娟说过:“现在觉得累,觉得难受正常,因为你在走上坡路,只有走下坡路才不累。可是,熬过去就会柳暗花明,你承受得比别人多,就会比别人收获的多。”
正是私底下暗自用劲,人面前才显得格外轻松。
前行路上,你并不孤单。当你的关注点在哪,哪儿就聚集着巨大的能量池。如果你专注于学习,你将发现聚焦在身边的都是一群积极进取的正能量;当你沉迷于游戏,你将发现周遭包裹着玩乐刺激的气息。
你的学习动力、毅力、能力,是决定你走得了多远的筹码。
请增强学习力,用有限的生命创造无限的可能!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不错,请记得转发,十分感谢!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