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材达不到自己的预期标准,自信心和自尊感总被身材影响,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够好?
“穿衣显瘦,脱衣有肉”
这是主流现代社会给身材下的定义,也是大多数人给自己定的身材标准。如果可以,或许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能又瘦又有料,最好脂肪也能任人摆布。
最近,黄磊的女儿黄多多健身的视频上了热搜榜单,引起了大众激烈的讨论。


评论区一水儿羡慕的声音,从“身材线条纤瘦”又“不乏肌肉”,夸到国民妹妹的“自律”和“模范人生”。看到这样的多多,“自己手里的奶茶突然不香了”。
评论中的只言片语总是轻描淡写,现实中却不知道有多少人因此而开始反省自己的人生和身材,有多少人因此又立下了“今年我要瘦十斤”的目标,又有多少人因此下决心要开始节食,只有这样才是“自律”。



现如今,瘦不仅仅是“瘦”了。
瘦一点,就可以和“社交媒体”上的明星模特更像一点,这似乎意味着更符合主流审美,而大家会觉得拥有这样身材的人更自律,因此更有自信心和更被他人所接受。
大众把有曲线和肌肉的身材和“健康”联系在一起,认为拥有这样身材的人,一定有着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
相反,更圆润的外形会跟吃得多、不自律、不爱运动和散漫的生活态度等“刻板印象”画上等号。而这些人正是现在大家口中“咸鱼”和“肥宅”。
更多时候,身材也会被当成评判“社会接受度”的第一个条件。从童年时期到职场单位,大尺码的那一位似乎更容易不受欢迎,甚至受到排挤。很多人会理所当然地起外号和开着一些不自知的伤人玩笑。

小贴示:
导致肥胖的因素非常复杂,基因、荷尔蒙、病史、药物、心理、新陈代谢、生活环境等等,大多数都是不可控因素 [1],所以这样的“刻板印象”是错误的。
如同上学时的成绩排名一样,不同身材的人被贴上了不同的标签;就像是对好学生和差学生的排名一样,有了“好身材”和“差身材”的级别。从此,瘦被贴上了自律和成功的标签。
不同于传统的跻身 “上流” 的方式,“减肥”或许是一条看似容易获得及时反馈的路径。“减肥两个月,甩掉20斤”,这样的标签,看起来比“十年寒窗苦读,二十年兢兢业业”,来的更快更直接,听起来也更让人钦羡。
而且,瘦人因为符合时代的大众审美,容易给别人留下更好的第一印象。这个现象被称为由第一印象造成的 晕轮效应 ( Halo Effect:人们在交往认知中,对方的某个特别突出的特点、品质会掩盖人们对对方其他品质和特点的正确了解) [2]。
简单来说,瘦子由于身材的特点,往往能得到更多直接或间接的好处,于是为了融入这个充满了“瘦人特权“ (thin privilege) 的社会,很多人也会踏上努力减肥的道路。

但有时候,对自我过于严苛的要求反而会把不少朋友带往病态的方向。研究显示,得了进食障碍的人大多都展示出高度的完美主义, 尤其是“ 自我导向性完美主义 ”(self-oriented perfectionism)。
简单来说,就是对自我的要求达到了不合常理的高度,却不会用同样的标准去要求他人[3]。对他们来说,生活中一切指标都要以最高水准来完成,包括体重和身材。
一种常见的想法就是:“连自己体重都控制不了,怎么控制自己的人生?”而这样的“金句”也成了许多现代人的座右铭。


有意思的是,人们对身材的看法是一直在改变的,也就是说,所谓的“好身材”的是随着人类社会的漫长发展而逐渐改变的。
比如,唐朝时期就偏向于胖一点。在那个时代,“体态丰满,肌肤紧实”的杨贵妃就被看作为“浑身充满康健美”的女子。除此之外,史料中记载的武则天也是“方额、广颐、凤劲”、圆浑丰腴之人。

这样的身材象征着世家身份,他们认为丰满的女子更好生养,也是福气和高贵的象征。当时文化开明,从欧洲带来的油画里,人像图里的美女体态也都很丰盈。

现代人的生活,朝九晚五,久坐是常态,快速的生活节奏,也让大家在选择食物时,把“快捷方便”作为首要目标,而时常忽略了营养的均衡和搭配,因此导致了多数人身材的“走样”和健康的缺失。
在高压的生活状态下,能做到经常锻炼、控制饮食从而控制身材的人,就赢得了大众的赞许和羡慕。

单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在“身高体重指数” (BMI=Body Mass Index) 正常范围以内的身材都是健康的。
“身高体重指数”的计算公式 ”

成人BMI的正常范围为:18.5 - 24 [4]。
也就是说,对于一个1.62米的成人而言,如果体重低于48.5kg就过低了,高于65.6kg就过高了。过高或过低的BMI都会增加疾病的风险 [5]。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年龄的增加,BMI正常的范围会升高。对于年龄大于或等于65岁的人来说,BMI的正常范围为:24-29 [4]。
对于成年人来说,只要你能够保持身心健康,长期体重稳定并且保持在BMI正常范围内,就是好身材。

你是不是发现自己其实并没有超重,却依然对自己的身材不满意?你是不是经常立下”减肥“的Flag,然后在坚持不下去之后埋怨自己的无能?
“好身材”的定义是主观的,是源于自己内心的。请不要因为减肥失败而责怪自己,也不要因为腰间腿部的赘肉而感到自卑,因为你需要的不是大众认可的“自律人生”,而是深爱自己的温暖内心。

下期预告
“如何调整心态,积极地看待自己的身材?”

References
1.Obesity Canada. What Causes Obesity? (2017, June).Available from: https://obesitycanada.ca/understanding-obesity/
2. Talamas N., Mavor I., et Perrett I. (2016).Blinded by Beauty: Attractiveness Bias and Accurate Perceptions of Academic Performance. PloS one, 11(2), e0148284. Available from: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148284
3. National Eating Disorder Association.Temperate and Personality. (2018). Available from: https://www.nationaleatingdisorders.org/toolkit/parent-toolkit/temperament-and-personality
4. WHO. Appropriate body-mass index for Asian population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policy and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January, 2004). Available from:https://www.who.int/nutrition/publications/bmi_asia_strategies.pdf
5. Krishnan B., Isabel S., David L., Ian D., et Liam S. Association of BMI with overall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of 3·6 million adults in the UK. 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2018 Oct. 12(6)P944-953. Available from: https://doi.org/10.1016/S2213-8587(18)30288-2
文案 | Bingdu Liang、Jin Fu、Cassie Peng
排版 | Lisa Liu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