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来说个小故事:
有一个人想拥有一块自己的土地,上帝就对他说,清早,你从这里往外跑,跑一段就插个旗杆,只要你在太阳落山前赶回来,插上旗杆的地都归你。那人就不要命地跑,太阳偏西了还不知足。太阳落山前他是跑回来了,但已精疲力竭,摔个跟头就再没起来。于是有人挖了个坑,就地埋了他。
牧师在给这个人做祈祷的时候说:“一个人要多少土地呢?就这么大。”
这是个有趣的故事,可以与孩子来分享,孩子也比较容易接受,可以询问孩子,农夫是不是想要的太多了?其实他需要的没有那么多呢?
孩子从小到大,一生几乎都是在“想要”中度过的。小时候父母、长辈们的疼爱,看到新的玩具就会赶快购买给孩子;当孩子年岁渐长,看见周遭同学、朋友有了新的文具、玩具、衣服、鞋子等,就会要求也想要拥有。当要不到就哭、闹,而父母本身也存在着错误的观念,认为要给子女最好的一切,才叫做“爱”。因此想方设法地尽一切力量去满足子女想要拥有的物品。
在这整体大环境普遍存在的错误价值观及父母溺爱式的关怀熏陶下,很多孩子逐步养成攀比、浮华的炫耀虚荣心。慢慢地分不清是否“需要”,而只有不断的“想要”。
需要和想要的关系是儿童要理解的一个重要概念。
需要是我们为了生存而必须拥有的东西――我们不能缺少的东西。
想要是我们想要拥有的东西,但这不是生存所必需的。
有些需要和想要根本不需要花钱:我们都需要空气,但我们不必为此付出代价。同样,我们都需要运动来保持健康,我们可以在户外自由活动。简单来说就是:需要=我们生存需要的东西,想要=我们想要拥有的东西。
更具体一点来讲,需要的东西包括衣服、药品、营养食物、交通、水、热等等不可或缺的物品。而想要的东西可以是手机、iPad、珠宝、杂志、电影、电视等等可有可无的东西,我们的古人没有他它们,照样可以活下来。但是有了它们可以让我们生活更加有趣。
有的时候,需要和想要很相似,就像难舍难分的亲兄弟。
比如,你的家人开车去上学、上班、去超市等等,所以我们生活中需要一辆车,但是多数情况下人们喜欢拥有比他们真正需要的更大或更昂贵的汽车。
食物是另一个例子。为了生长健康,我们都需要有营养的食物。例如,我们需要吃肉鱼蛋、水果和蔬菜来获得生存所需的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
我们还需要喝大量的液体来维持生命。但是我们需要冰淇淋吗?我们需要苏打水吗?
需要和想要也因人因家庭而异
一个有两个大人和一个孩子的家庭可以通过一辆小汽车来满足出行要求。
然而,有两个大人和六个孩子的家庭需要一辆更大、可能更贵的车来满足所有人的需要。房子也是一样的:一个有更多孩子的家庭需要一个更大花费更多的房子。
下面来分享个美式教育的互动小游戏,可以帮助孩子来理解需要和想要。
剪贴画
在家里找几本杂志或者报纸,和孩子一起用剪刀将不同的物品图片按照我需要和我想要来分类贴,贴的过程不要指责和批评,而是在完成之后与孩子交流,询问孩子为什么这么分类。
让孩子理解“需要”和“想要”的区别非常重要我们要准备的东西很简单:杂志、报纸或传单,剪刀,胶水,和一个大的白纸。准备好以后,把白纸分成两个部分一边写上“需要”另一边写上“想要”:
然后,通过翻看杂志和传单上的图片与孩子一起谈论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和我们想要的东西。再把剪下来的图片贴好。一边是想要的,一边是需要的。
让孩子理解“需要”和“想要”的区别非常重要在一个练习纸上,让孩子把小卡片分类,想要的(want)放左边,需要的(need)放右边。最后还可以根据这些内容来写一篇需要和想要的小短文。以“我需要...因为....”来做模板,让孩子阐述需要和想要的原因。
最后在孩子要领下个月零花钱的时候要拿账本过来检查账本以及分析
1、需要与想要的比例;
假如:需要的是基础的学习用品,想要的是玩具,看看有没有因为买玩具而影响到正常学习的支出;
2、分享的支出就是爸爸妈妈以及亲朋好友的生日,有没有提前做支出或者没有沟通,又或者过国家遇到灾难有没有去捐款,要了解未完成的原因,要共情沟通;
3、可以与孩子来做比赛,一起来做记账表,看谁做的更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