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刚从一段低谷期中走出来,心情还没有完全平复,闲来无事的时候偶得到一本奇书与君共享。
《做二休五:钱少事少的都市生活指南》,怎样?看书名就有一种日本的感觉吧,作者是“隐居”在闹市的自由职业者大原扁理,最开始看书的时候我没关注作者是谁,书中的文风一度让我认为这是女孩子写的,文笔可爱自然,娓娓道来,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好像化身成了一只咸鱼,懒懒不想翻身,摊在沙发上有一搭没一搭的看,看完后还睡了一觉,是真的舒服。
每个人背后都有一段故事,大原扁理的经历则更加丰富。十八岁高中毕业后大原尾理陷入了迷茫期,总觉得升学、就业都不是他想要的,怎么都不对劲,再加上家庭条件不富裕,父母从小就说明只会负责他的生活到高中毕业,没有办法供他上大学,原理就这样踏上了开始打工独居。
在大学毕业3年内,他逐渐选择了不用手机,不与人联系,独自看书、看电影过上了茧居的生活,这段时间他专心沉浸在自己的生活中,确立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只需要满足衣食需求,不用为了多余的功名利禄而汲汲工作不休,想要身心自由清净。
这本书中大原扁理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省钱小妙招,他一直探索如何尽可能不花钱也能生活得下去,也形成了他独有的生活方式。
我从中得到的启发
1、要清醒知道自己的想法,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如果只会照着别人的话去做,结果把自己的人生搞砸了,你能负责吗?”当然这也不能说出口。虽然说的人可能觉得那是最好的方法,但有时自以为的善意是会让人觉得不舒服的。所以啊,真的是没办法。
现实生活不是理想世界,人人都有自己的无奈,道理谁都会说,好好工作会过得更好普遍意义上是有参考价值的,但不适合所有人。作者也尝试过打几分工,拿到钱也没有过得很富裕,所以他选择了少工作,少花钱,自己开心就好。
大原扁理也会承担责任,去做看护病人这种这种繁重的工作得到报酬,也会有计划的储蓄金钱以备不时之需,会注重身体健康,不为国家添麻烦(因为医疗是全民保险制度,生病国家要出钱),甚至特意选择购置贵的日本产粮食,只为国家多做一点贡献,他很清楚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2、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适度比较重要
我辞掉了做了一年多的派遣工作。因为怎么想都不划算,而且也真的做不下去了。以前跟二十几岁的朋友聊到当时的事情,对方只冷冷地回了句:“工作12小时?这很正常啊。”待在不正常的地方久了,就会觉得那很正常。明明是很可怕的事,现在却好像一点也不稀奇。
就算工作成那样,我还是过得一点也不宽裕,这到底是谁的问题?
明明我要求的完全不多,却过得如此痛苦,这到底是为什么?
职场跟这个漠然的社会,别说保护我们了,根本只有夺走我们的时间、金钱和余裕不是吗?
有必要为它这样拼命工作吗?
本书中有很多讨论工作的片段,作者不反对工作,但也提出超负荷的工作对人的摧残。
现实生活中我们从小接收到的价值观就是努力,再努力。工作后所有人都说年轻人要拼搏呀,多加班,多承担责任才能成长,可也不到自己工作价值?更没见加班费?身体是自己的,量出为入最好,花多少钱就做什么样的工作,自己衡量下工作的重量,适合才好。
3、别人也能过得好,不用对别人老是心怀怜悯
幸福真的是依每个人的标准而有所不同,但我能拥有自己的小小城堡真的很好。要是我愿意,或许我也能当流浪汉也不一定,但我果然还是想要拥有最低限度的食衣住的环境。而且有时也想和朋友去高级餐厅,也不想完全舍弃都市的享乐生活,所以还是必须为了赚钱而稍微工作一下。
作者看到一个流浪汉过着惬意的生活,领悟到原来所有人的幸福标准都不同,不要看到别人生活条件不如你就去怜悯他,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总是“我觉得”这样很傲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