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很复杂,生活很沉重,所以很容易累。
这里做一个设想:
假如生命不沉重,人生会更快乐吗?会拥有更健康,更自在的生活吗?毕竟没有那一层束缚。
答案当然是:不能。
现实生活常常如此,一句空乏的话语,轻飘飘的言语,更容易刺激到人,而不是安慰人心。
想开点,别介意。
类似的话语,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引起共鸣;一种模糊,一种幻灭,更令人难以安定。
为什么有些小孩扭曲?
本来小孩是可爱的,单纯的;但是有的时候,人性的缺失,冷漠到了极点,于生死没有一丝一毫的敬畏。
有个故事说:狼孩子。
生下来被抛弃,被狼带大,生活习性,如同狼一样,发出的声音,做出的动作,没有一点人样。
人性这个东西,虽然有很多负面,但依然是人的性格。
现代社会的小孩,家庭的原子化,父母忙于生计,没有时间陪小孩,导致人的情感极度匮乏。
世间的悲欢离合,是人与人之间的共鸣。
没有共同的记忆,没有共同的悲伤,人与人是陌生的。
这里的陌生不是那种不认识,也不是那种遥远,而是《三体》式的黑暗,发现未知的文明,立马消灭。
因为未知,是最大的危险。
很多奇怪的事情,看似没有人性,实则是生物的本能,没有孕育出人性,没有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里熏陶。
所以只有那种简单的东西。
轻生死。
而生命的沉重在于侧隐之心;在意自己的生死,也在意同类的生死;关系越复杂,人越容易累,就是这个原因。
所以讲和谐与平衡。
不能是简单到极致,只顾自己的冷漠;也不能是复杂到极致,什么事情都操心;而是设定一个界限,既融入,又隔离。
越努力的人越相信,不劳而获;因为努力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就会幻想外面的世界。
同样的逻辑:
交通,网络越发达,人与人之间牵扯过于紧密,结果不是相互纠缠,就是相互伤害,没有合适的安全距离。
距离产生美。
正是因为与他人,无法产生足够的距离,所以跟亲密关系,产生距大隔阂;里面是一个补偿性的。
人们习惯面对陌生人,友好。
但情绪的能量有限,所以没有精力陪伴家人;哪怕在一起,确是同床异梦。
活着,就是为了事情,为了他人。
越来越物化。
当意识到这点,回过头来看向自己,尊重自己,这一点很重要,可以把人和事,分离出来,关注自我的同时,也能共鸣身边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