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起搭档邀请我到公园锻炼,他健步如飞,很快就与我拉开了距离,一再催促我:“你咋走的那么慢呢?快点儿!”
“结婚前你和我出去从没见你这么快,如果原来这样,咱俩早就一走两散了。”我嗔怪。
“无论快还是慢,都能起到运动的效果,我愿意选择慢,在保罗.科埃略的《朝圣》一书中,描写了一种仪式,即行进的速度被有意识放缓,也许要走20分钟的路变成走一个小时。请你试验一下。首先将你的行进速度减半,你会吃惊的!这样,关注点就会发生变化,完全不同的事物将吸引你的注意。
孩童时期,我们还能自动的这么做。那时,我们相当仔细的观察一切,慢慢悠悠地,会突然着迷的看土砾之间的蚂蚁爬来爬去。这样的细节能吸引孩子们好大一会儿。可惜的是,随着年长,这样的习惯通常就消失了。
我们忘记了,我们身体的活动和姿势会反作用于我们的心理。我们的身体有强烈的象征意义,身体代表理智,胳膊代表行动,腿代表我们在世界上的位置。假如我们观察那些第一次站立起来的孩子,就会发现他们脸上大大的笑容。他们第一次发现了自己的位置:一个人站在那儿,其他人就不能站。因此,走路也有巨大的象征意义。我们是步行还是开车走一条路,这是不同的。步行的人更了解这段路途。
我们可以十分言简意赅的表达这个意思:前行速度愈慢,理解就愈多。”我说完这些话之后,只见他笑着跟在我后面回家。
很多人的生活仿佛都在运行着:快!快!快!
而我不知从何时开始刻意用缓慢来庆祝自己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