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勿混饮
元人贾铭在《饮食须知》中说:“饮食藉以养生,而不知物性有相反相忌,丛然杂进,轻则五内不和,重则立兴祸患,是养生者亦未尝不害生也。”酒也是如此,各种不同的酒中除都含有乙醇外,还含有其他一些互不相同的成分,其中有些成分不宜混杂。多种酒混杂饮用会产生一些新的有害成分,会使人感觉胃不舒服、头痛等。
另外,药酒也不宜用作饮宴用酒。药酒中一般含有多种中草药成分,如作饮宴用酒,某些药物成分可能和食物中的一些成分发生矛盾,令人恶醉、不适或呕吐等。
二、空腹勿饮
中国有句古语叫“空腹盛怒,切勿饮酒”,认为饮酒必佐佳肴。唐孙思邈《干金食治》中也提醒人们忌空腹饮酒。因为酒进入人体后,乙醇是靠肝脏分解的。肝脏在分解过程中又需要各种维生素来维持辅助,如果此时胃肠中空无食物,乙醇最易被迅速吸收,造成肌理失调、肝脏受损。因此,饮酒时应佐以营养价值比较高的菜肴、水果,这也是饮酒养生的一个窍门。当然,饱食后也不宜饮酒。
三、勿强饮
饮酒时不能强逼硬劝别人,自己也不能赌气争胜,不能喝硬要往肚里灌。张潮在黄九烟《酒社刍言》小引中说:“饮酒之人,有三种,其善饮者不待劝,其绝饮者不能劝。惟有一种能饮而故不饮者宜用劝,然能饮而故不饮,彼先已自欺矣,吾亦何为劝之哉。故愚谓不问作主作客,惟当率真称量而饮,人我皆不须劝。”
四、酒后少饮茶
自古以来,不少饮酒之人常常喜欢酒后喝茶,以为喝茶可以解酒。其实则不然。酒后喝茶对身体极为有害。李时珍说:“酒后饮茶,伤肾脏,腰脚重坠,膀胱冷痛,兼患痰饮水肿、消渴挛痛之疾。”朱彝尊也说:“酒后渴,不可饮水及多啜茶。茶性寒,随酒引入肾脏,为停毒之水。令腰脚重坠、膀胱冷痛,为水肿、消渴、挛躄(壁)之疾。”现代科学已证实了他们所说的酒后饮茶对肾脏的损害。据古人的养生之道,酒后宜以水果解酒,或以甘蔗与白萝卜熬汤(南宋林洪《山家清供》称其为南宋皇家醒酒名汤“沆瀣浆”)解酒。
文章来源: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百度图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