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想用两个字的标题——冬阳,但想到在眼下容易引起误会,所以就加了四个字。
冬至前后,天气很好:虽然温度比较低,但阳光明媚。于是我先后三次去河对面的阳光地带漫步。
所谓的阳光地带,并非固有,它是人工造就的,不知哪位高人慧眼识珠,看出这一片被遗弃的地段有为民造福的潜力,有了这样的妙想,于是政府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在春申塘北岸,春申路与沪闵路之间,搭建了这个可供人们尽情享受阳光的平台。
第一次是我自己去的。几个月以来,我的目光常常被河对岸的轰鸣声吸引,起初见到工人们在河里打桩,接下来是铺路,架桥。然而,那路和桥似乎都不够宽阔,这是要干什么呢?我没看懂。那一天,我看见桥那边已经有行人了,于是赶了过去一探究竟。
新平台并没有开放,现在还在继续施工呢。但不知是有意而为还是无意的疏忽,在铁围栏的边上,有一处大的缺口。这样,就给某些急不可待的好事之徒以偷尝禁果的快感。我也是好事之徒中的一员。
当我走到了桥的近前,我被一道板壁给隔住了,那上面有禁止进入的告示,旁边是铁栅栏,密密地立着手指粗的钢筋。就在我停下脚步,准备原路返回的时候,我看见对面走来两位阿姨,她们很从容地从钢筋护栏的一侧钻了过来。细看,才发现那个铁栅栏的边上,原来缺少一根钢筋,形成一个较宽的洞。我学着她们的样子,俯下身钻过洞去。
走在新铺的路上,身上暖融融的,眼前亮堂堂的,感觉特别舒服。这里为什么比别的地方更暖更亮呢?我一边走,一边寻找答案:您看那春申塘,两岸之间至少有百米的距离,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开阔地带,让阳光没遮拦地照到这里来;河岸边有的地段是各小区原来修建的围墙,这些围墙把太阳光反射到路面上,又给行走在这里的人以加倍的温暖,所以走在这里,会感觉比在开着空调的家里更舒服。
一边想,一边走,我看到深色的水泥上面的足迹,知道这里是是正在施工的地方,于是转身返回。
我回家一说,孙子来了兴致,也要去看看,于是,我就带他去看看。读四年级的孙子用“波光粼粼”形容春申塘的水面,我夸他用词贴切。我们边聊边走,居然到了沪闵路,孙子说想走街里,我不同意,要尽量避免被那个“阳”给感染了。
我和孙子的举动有感染了孙子的奶奶,她也要亲自体验一下那里的阳光,于是,我们三人又专门去晒了太阳。
阳光是可爱的,我爱阳光,我爱给我们带来阳光的人,不喜欢用“阳”字来代表奥密克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