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皇帝的无奈,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郑贵妃的儿子常洛当太子,死后不能与昔日的知己共寝,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最后只能消极无为。官员要沽名卖直,攻击他,作为一个礼教社会,皇帝要做个圣明之君。与官员团体的对抗,两败俱伤。
申时行虽号称“和稀泥”,但在妥协中做出了最好的选择。靠着自己左右逢源在循循善诱,虽然大环境如此,但每个人都凭自己的最大努力,把事情办到最好,没有退却,真是不容易。
海瑞有理想,不被世道所容,只被用来装点门面。他的想法跟不上时代,又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人家已经怕他的直。
戚继光在当前的社会规则中选择了最好的方法,所以超过了俞大猷,然而在倒张运动中受牵连,本朝以文制武,武将不得志,戚继光靠他的聪明才智周旋平定了倭乱。可惜,最后贫病交加而死。也因为他有了南北兵之争,朝鲜战争也有这个矛盾。纪效新书也是个无奈,本朝缺少本像样的兵书。“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李贽向往自由,与当权阶级关系复杂。
总的来说,期望用道德管理朝廷,真正有道德的少,道德变成了个人的武器,关键还是要靠法治,可是法治触动太多人的利益。制度已经落后,而不能改革,那只能灭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