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个人主义”兴起,认为自己对自己具有绝对解释权的观点——“唯我论”越来越占据市场。美国电视连续剧《老友记》里面的菲比似乎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她甚至可以因为做梦的时候,梦见好朋友罗斯对自己做了不好的事情,而对罗斯生气。
提出对“唯我论”批评的思想家是查尔斯·泰勒。他的老师是提出两种自由理论的以赛亚·柏林,他的学生是桑德尔。泰勒是仍然在世的西方思想家中无可争议的大师。
怎么做,既能成为“我们自己”,又避免陷入“唯我论”的困境?
自由的难题
柏林提出来的消极自由,就是我有不被干涉的自由,也被理解为“我的地盘我做主,不要管我”。
尼采说过,上帝已经死了,世界已经去魅;萨特说,你选择,你负责。
可是有多少人真正能够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呢?懒惰、肥胖、吸毒、犯罪,这些都会因为选择不当而发生。四川省那一年因为天然气泄漏事故,获得大量赔偿的农民们有没有因此过上好生活?大部分没有。大都市因为拆迁获取大量财富的年轻人有没有因此走向颓废?我不知道。甚至有人说,中国人是必须接受管理的。
再进一步,是否我们需要限制自由,让社会精英替我们做选择,教育大众,拯救道德,乃至于做我们的狱卒?当然不能。就像中国的帝制一旦被丢进历史垃圾桶,袁世凯们就再也没有机会了。自由是那么的珍贵,以至于诗人写下了“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的壮丽诗篇。
泰勒注意到这自由的难点,又向前走了一步,去探索,除了坚持“消极自由”,我们还可以做一些什么?
如何成为你自己
上帝死了,价值观不再被宗教统一,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理性价值观。再配合“消极自由”,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自主性,追求独特的自我。
青春期的年轻人为了表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可以奇装异服,可以半夜飙车。这些独特性是否值得赞同?
泰勒举了个更过分的例子,比如,某人说自己有3732根头发,非常独特。会有人赞叹吗?不,只会引来嘲笑。
马云为无数的普通人创造了无数的财富后,他那张脸才成为了独特性的特征;朗朗的钢琴征服了无数人的耳朵后,他的琴艺才被大家赞赏。
因此,虽然每个人可以追求自己的独特性,但是,一件事情是否有意义,有价值,其实这些标准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着标准,这个标准就存在我们生活的共同背景中,成为我们大多数人的共识。
当然,这个标准会随着时间和地域有所改变。
一些思考
李笑来曾经在他的《财富自由之路》上讲过,我们要做特立独行且正确的事情,特立独行很容易,正确很难。越是困难的事情,竞争者越少,其实是通往成功的一条捷径。
愿我们一点一点改变,成为“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