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本想呆在家里,但好久没逛街了,天气越来越热,小暑大暑快到了,想买一些凉爽的衣服,如薄T、短裤。
下午4点避开阳光最强烈的时段,心里计划好:先去附近肯德基吃心心念念的手枪腿和圣代冰激淋,再坐地铁到国贸买衣服。
肯德基不经常去,一个月去不了一次,两三个月去一次的那种。毕竟里面的食物不宜常吃,吃的时候还要挑着吃,只喜欢吃鸡腿饭、烤鸡翅、手枪腿、咖啡、圣代冰激淋。每次去点餐服务员都极力推会员卡,但每次都被我坚决的拒绝了。去之前想办会员了,结果不出意料,服务员又推会员卡,我也顺口答应了。但没想到会员卡不是我理解中的会员卡,不是存钱扣款制的,而是优惠券制的,等于花了117元买了几十张优惠券,消费一次用一张优惠券。大意了,怪我没问清楚,经常去的还好,不经常吃的,建议不要办会员。后悔不已,商家是想着法的让你去消费啊,商家的便宜你是占不着的。
吃完到地铁站坐地铁,每次坐地铁我都感叹人类绝妙的想象力,地下里长长的电梯,辽阔的空间,挨肩擦膀的人流,飞驰的车厢。不但分担了地面的人流,还节约了路程的时间。真是一个伟大而了不起的工程啊!以前总羡慕别的大城市有地铁,比如广州、北京,后来的一些城市也相继开通了地铁,地铁是一个城市里的现代化标签。
到了国贸,人流的庞大,商场也繁荣起来,周末的确有周末的氛围,但看似繁荣里总有些萧条、凄凉感。轻车熟路地去了无印良品,多只是转转,只喜欢里面的家居物品,像洗面奶、毛巾、餐具、牙刷、皮筋、挂耳咖啡。喜欢极简风格:白色,简单。
后转到优衣库,果断地挑了4件衣服,如果没有试衣间,说不定就买走了,去了试衣间后果断地一件没买。这也是为什么现在不愿意在淘宝买衣服,你选来选去,坚信自己的眼光,结果好不容易等来了,结果一试,不是那么回事,让你一下明白什么是现实与理想的差距。退了麻烦,不退不甘心,这一来一去耗费多少精力和时间。还是去实体店试衣间,精准狠。去逛街就当去运动消耗卡路里,见见各式各样的人,还能见证一些店铺的兴衰与消失。
后又转到另一个商场,虽是周末但人不多,多家店铺里没有顾客,营业员趴在收银台看剧或刷手机,有消失的店铺,有新开的店铺,感觉凄凄淡淡的,也许是所谓的淡季或一天中最不忙的时段。拐进一家符合自己审美的店里,目标明确,在一排排玲琅满目,眼花缭乱,花花绿绿的衣服里,快速找到看似属于自己衣服,一条乞丐破洞牛仔裤,一条黑色短裤,一件简单T。店员很热情的问码数,然后去试衣间试衣服。
三十岁以后有个好处,一试衣服就知道它是不是你的衣服。一穿毫不违和,一点不突兀,让你自在、自信,它就是你的衣服。这当然是经验之谈,是你反复试错的教训。所以有时候理解不了,在二十岁的时候怎么会买一个绿裙子和黄条纹的衣服,简直像穿别人的衣服;买衣服需要听售货员的建议,别人说好就买,他们的目的是卖出去衣服,他们见你也不过几分钟,又不了解你。记得一次买鞋子,一双圆头鞋,一双尖头鞋,犹豫不决问售货员建议,她建议买圆头,结果买回来后悔不已,这些就是血的教训。通过断舍离找到自己的穿衣风格,只穿让自己自在、自信的衣服,你的肢体也会自在、自信。
衣服一穿在身上就知道要不要拥有它,通过试穿淘汰了那件简单T。那条乞丐破洞牛仔裤、那条黑色短裤是我的衣服,没有明码标价的店铺里面水分最大,没有经济头脑和讨价还价的水平,真的最容易被坑,反正这方面总是吃亏。店员一开口两件580,最低500,我在心里算计:牛仔裤也就130吧,短裤也就120吧,这也只是我想出的价。
“我说个价,行就行,不行我也不要了。”这话好熟悉,还是跟别人学的。
店员拿着计算机胡乱按着,说一个数字,不管她说什么,我只坚定自己的想法。
“280” 说完还是觉得自己不够狠。
店员坚决地皱眉摇摇头,我也一句话不说坚决地往外走。店员扬声:“你诚心要吗?”我不答,坚决走。店员扬声:“回来吧”我就转身回去了。
买衣服回家,第一件,剪标签,第二件,里里外外剪线头,第三件,穿上和各种衣服搭配,第四件,洗衣服。
今天总结:后悔办了德克士会员,买衣服还价水分大,生活处处有陷阱,一不小心就掉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