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快乐是一种本能。问题是,我们应该追寻什么样的快乐?一顿美食饕餮之后的快乐,还是阅读一本好书的快乐?
虽然同属快乐,前者是享乐,后者是乐趣。
享乐,是指满足一些生理需求或社会要求时,所产生的一种满足感。比如吃喝,满足了生理需求;比如旅游,满足了对小资生活的向往。
乐趣,是指一个人不仅需求和欲望得到满足,更超越限制,获得增益。比如阅读,可以学习远方或已逝智者的智慧,增进新知。
乐趣无需投入太多心力,但稍纵即逝;乐趣需要投入更多精神能量,高度专注,参与到更有挑战性的活动中。引发出一个概念——心流,可以控制活动体验品质,创造乐趣,感受持久的快乐。
我们身边的一切资源,都可以成为创造心流,享受心流的工具。
感官。感官之乐更多是享乐,但也能为我们带来乐趣,比如听音乐会、看画展。技巧是乐趣的源泉。
思维。心智的每一处运作,都能产生独特的心流。比如阅读,可以进入一个不同的时空,汲取更多智者的经验与智慧。比如写作,可以创造一个崭新的世界,抹去现实的烦恼。
工作。在心流下工作,是发挥个人潜能的最佳方法。典型如庖丁解牛,平凡的工作,也可以变成复杂的活动。
人际。我们享受家庭之乐,从中获得安全感与力量。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个经典的快乐意象——曾点之乐。
孔子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人座谈理想。子路说自己三年可使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大国振兴;冉有说自己三年愿学宗庙之事,愿为小相。
孔子皆不以为然,惟曾皙不同,他说:我只想在暮春时节,换上春服,和五六位成人,六七位少年,在沂水中游游泳,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尽兴之后,歌咏而归。孔子听后,喟然叹曰:我的想法和曾点一样啊!
如果从心流角度来解读这段文字,心流,不只是一时一刻活动的乐趣,如果把这些活动,以更有意义的方式衔接起来,贯穿一生,化整个生命为统一的心流体验,就能赋予人生意义。
这其实与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理想成长路径相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责任担当,从提升自身,逐步扩散到家、国、天下,慢慢纳入自己的价值实现、理想意义之中。
曾点之乐,看似境界渺小,却是“后天下之乐而乐”。
你我皆凡人,可能没有鸿鹄之志,实现不了宏大目标,但也愿你我,能与有趣之人,做快乐之事。点滴心流,汇成人生的涓涓细流,意义自然涌现。
但也愿你我,能与有趣之人,做快乐之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