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一夜未停。乍暖还寒时,最难将息。
这一夜,寻觅细雨抚过的痕迹,倾听春雨飘落的声音,无果。雨,细密,轻巧,落地无声,却是汇聚了片片积水。
清晨五点,推开窗,湿冷的空气迎面扑来,今天又是一个考验日。快速收拾好一切,6:30准时出发,市级机关干部已经上岗值守了,想去看看大家,这样的天气真的考验人,站时间长了,会受不了。
雨还在下,天昏沉沉的,我和艳鹏第一站到了五马路华育里社区,值守的是医保中心红桥分中心的干部,和社区、物业的人员一起在岗。一把遮阳大伞下站了三个人,显得挤了一些。出入小区的人明显减少,为老人送饭、陪伴的人员已经和值守人员混了脸熟,登记、测温后便进入了。
“这家老太太5个子女,每家一天轮流照顾老人,每天都换人,一周的时间,我们也都记住了。”
听着值守干部为我介绍情况,内心暖暖的。市级机关干部下沉社区,带着感情值守,短短几天时间,早已融入社区大家庭,和我们一样,成为名副其实的战斗员、值守员、服务员。
街域内最远的社区值守点位是红河里小区,吴老师已经到岗了,防寒服帽子代替雨伞遮雨,社区的工作人员和物业师傅也没有打伞。
“大家没有伞吗?”
“有伞,这点雨不算什么,不用打伞。”
看着细雨落在他们身上,渗入防寒外衣,忍了忍,眼泪慢慢收缩。
都说春雨贵如油,可是对这些值守干部来说,它就像冰,刺入骨,一站几个小时,由内到外,由外入内,一片冰冷。
雨还在下,没有停的意愿。远远地看见红马夹,一定是市机关的干部,邵大姐是我的老师,看着她在雨中穿梭,查看出行车辆和人员的证件,早已消失了慢声细语,温婉文雅的文艺女青年形象,这,这好像也是她对我现在的评价,我们都曾经是文艺女青年。
几个点位转下来,我的防寒服也湿透了,头发也有一小绺贴在脸颊上,几滴雨水顺势落下。
上午九点多钟,熬部长带领红十字会和华夏幼儿园以及延安精神学习宣传小组捐赠了药品、蛋白粉等物资。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张老师谈到了延安精神,从娃娃抓起,弘扬红色文化。
这几日,我一直在思考,回顾疫情防控40多天来,大家众志成城,团结一心,体现了强大的中国力量,凝聚这力量的根本还是精神,是一种精神的力量在鼓舞着大家,坚持就是胜利。
下午,迫不急待地到图书馆查找有关延安精神的资料,却有了意外收获。耀远里值守的市人大翟姐姐可以帮我找一些资料。真是得来不费功夫。
这些天困惑自己的问题,冥冥之中思路更清晰。到兴南街工作一年,总感觉干部中少了一点什么?凝聚力?干劲?团结力?又说不清,或许缺少的是一种更宏观,更深远的东西。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