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记得某学院MBA主任眉飞色舞地宣贯学生培养目标为:“培养通晓xxx知识的xxx人才”。
坐在台下的我,实在无法认同。
“人”和“才”并不是一回事。
尤其将“通晓xxx知识”作为人才的定语,那么落脚点一定是在“才”上。
才,指专才、才能,衡量“才”的标准是成绩、成就、出类拔萃。
人,在才能之上,同时关注人的心智品质。无论是我们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有着同样的祝福和期待:快乐、自由、有价值。
《大学》开头便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这也是我的母校校训。)它讲的意思是,做学问的根本在于人的品德,对善的不断追求。
上世纪40年代出版的经典《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指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人”(Whole Man)。全人指的是:好人(good man)+ 正直的公民(Good Citizen)+ 有用之人(Useful Man)。需要指出的是,“有用”(useful)在哈佛通识教育体系里,第一原则是视野开阔,多读无用之书。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发展的几十年间,因为全社会对经济增长的关注,导致教育着重于生产高效劳动力,而忽略了育人的根本。不可否认的是,由此导致了绝大多数人都难以舍弃对钱名利的追逐。
然而近些年来情势变了,当社会物质财富积累到一定高度,新的发展模式尚未成形,同类型的劳动力不断增加,于是“内卷”出现了。
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所有的教育者都应该深度思考如何从课程设计到第二课堂到社会实践来逐步改革,回归“育人”这一教育的根本目的。
若在此时仍然骄傲呐喊着:我们的办学宗旨是——培养通晓xxx知识的xxx人才!真的就out了。
【本文由「Libby博士的职场理想」原创,欢迎关注drlibbystudio,专治「工作没意思」、「生活不开心」。】
【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libbyonthego】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