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日本 印南敦史
上周共读的书,有两本关于阅读的书,一本是日本的印南敦史写的《快速阅读术》,还有一本是樊登老师的《如何读懂一本书》。樊登老师的书,我已经在帆书 APP 听过了,所以昨天我就给自己下了个决定,今天把《快速阅读术》读完。
![](https://img.haomeiwen.com/i29665725/c823028e24401fdb.jpg)
很开心,昨天制定了这样一个计划,今天圆满完成,一共花了1小时48分钟。
读完这本书后,有点感慨,作者在他的多读的方法当中也讲到了这点,那就是提前制定读书计划,我今天之所以能把这本书读完,也是因为自己昨天晚上在复盘文章里面宣告了这件事情,所以今天一天头脑里都有这个意识,一定要抽时间读这本书。可见,制定读书计划确实是克服读书慢的好方法。
当然这一遍读下来只能是个通读,但至少我读完了,我知道了读书快读是有方法、有技巧的,还知道了牛人们讲的读书方法有着许多共通的地方。
这本书对我的收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读书慢是读书人自己的观念造成的,只要我们打破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就可以改变,俗话说观念一变天地宽,同样适用于读书。
2.三个一阅读法,一行采集,一行精华,一行评论。
原文如下:
准备好A4纸,读到佳处随时摘录。遇到想记住的内容,就摘抄下来。开头标明页码,之后是文章内容,如此不断累积。另外,摘录的时候,最好不要原封不动地抄写整个段落,而是尽量短小精悍,将摘录的内容控制在几行之内。我将这种摘录方法称为:“一行采集。”
一边读书,一边整理出属于你的摘抄集录,掩卷之后,再次浏览,并从中挑选出“最精华的一行”,仅此一行。可以说,阅读一本书的所有价值,皆凝于这一行。在以“一行采集”的方式摘抄下来的阅读集录中,找到能让自己一眼相中的最钟爱的一行,并做出标记,这一行摘录,就是我所谓的“一行精华”。读书不是测量,更似探宝。
在呼吸式阅读的过程中,最简单易行的“呼出”办法就是“摘抄”。那么,作为每天为网络媒体撰写书评的撰稿人,我想再为大家推荐一个阅读的方法。这就是“一行评论”。顾名思义,其内涵就是养成撰写“一行评论”(读后感)的习惯。其实,需要写的,也只是对于“一行精华”的一句感想。
我们需要在记录“一行采集”的笔记本之外,再准备一个笔记本,用来记录“一行精华”和“一行评论”。先记下日期、书名、作者,然后摘抄“一行精华”,在此之后,用30~40字左右的篇幅,写下“一行评论”。
这部分的内容,我还需要再精读,在日后要用起来。
3.选择书籍篇中,作者说要打破兴趣壁垒,增加喜欢的书籍。作者说,一周阅读6本书,要选择一两本不太想读的书,来扩大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范围。从自己本来并不感兴趣的书中获得感动,才是阅读的妙趣之一。我之前读书有一个偏执,喜欢文学类的,对于工科类的书不喜欢看,也拒绝看,选择性屏蔽。未来可以试试这个方法,扩大自己的知识边界。
4.舍弃不需要的书,会更加爱书。这个观点有点惊到我,我一直以为,爱读书的人怎么可能会舍弃书呢?但是,联想到自己家里,书是越堆越多,书厨由一层变成两层,里面一层外面一层,有很多的书,N年都没有去翻过一回,上面已经是一层浮灰,确实做断舍离
5.呼吸式阅读。我之前读书慢事小,还喜欢画线,不喜欢写笔记,尽管为纠正自己慢读的习惯,也参加过一些阅读训练营,对目录、序言、书名、腰封、后记、跳读法有所了解,输出的习惯还是没有。作者把输入和输出比作呼吸,挺有趣,也形象生动,容易记住,我现在是不是就是在呼气呢,要坚持下去哈。
应该说,这是一本对想改变读书慢的人,比较贴地气的一本书,好读、好用。感谢老师的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