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想有套《顾颉刚全集》,网上中华书局早已缺货。那天偶然在书店看见它,因缺少日记部分就没要。回家后却一直挂念着它,转念一想:存在可以完整补齐的缺陷难道不就是期待春暖花开的美好吗?如果人生旅途中邂逅遗憾,其实常常是给生命留存生长的空间。我给书店去了电话,留给我,我很快回头去取。
顾颉刚,是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他渊博的学识、深刻的学术洞见、高瞻的思想观点、宽厚的人文关怀,无不让人肃然起敬。我小心翼翼地捧起泥褐色精装封面的著作。书籍出版已有多年,但由于书店精心保存,所以当我翻开内页那刹那,我感动了:文字如卜文般刀刻在温软光洁的纸页上,特别是某些重要学术笔记以摄影的方式完整地呈现在我的面前,抽象的思想、深刻的思想似乎触手可及,随着顾老苍润的书香墨味扑鼻而来,如佛陀沾花一笑给我们开示岁月的无限苍茫。我想起藏区旅行遇见的事情:
当时已经是下午三点多,一位身穿绛红色衣服的喇嘛,手拿画笔蹲在画架前,金色的青藏高原的阳光,斜穿过窗户照在他古铜色的脸上,把他脸上的皱纹清晰地凸显开来,一条条纵横有序如汉文的篆书,苍劲古朴、肃穆端庄,让人感觉有种气场沐浴在他身上。喇嘛似乎全然不顾我们在其身后观察和指指点点,一手托着色盘,一手握着画笔,全神贯注地一边管照着唐卡画像,一边细细地用笔蘸上用矿物质研磨成色料,一笔一笔,一点一画地绘写自己内心的佛国世界。喇嘛就像入定者一样,表情安祥,神情专注,就那样半蹲着,把他全部的情感深深地融入礼佛的绘画中,每幅唐卡,那怕再小的细节,都刻画的精细到位,让观者谈为观止。
就中国绘画作品来讲,艺术、思想成就最大的,就是文人画和宗教题材的壁画、唐卡等。历代以来,人们都将书与画称为艺术家的心印,是艺术家心灵的印记或者形象,一件绘画作品反映出艺术家的观念、思想及人格修养。可以想象:当时那些无名画工,是怀着怎样的虔诚之情,经年累月底面对粉墙,把人世间对慈悲的渴望和彼岸的永生,一笔一色地铺陈一首礼佛的赞美诗!
历史泰斗面前,我只能谦卑地恭敬地去阅读、理解与思考,根本没有发言的资格,所以我这里想说的是:经典著作背后那些默默无闻的编辑、美工,当时是否也如喇嘛那样,怀着对顾老宗教般的虔诚、恭敬出版这部著作呢?在时光流变的守望中,在千劫万劫的磨难里,宗教给每个人提供了生命的籍慰和超脱生死的期盼,而经典的人文思想却给了我们真善美生长土壤,让我们走到了物质抵达不了生命边界。人生即道场,生活即修行,佛光之下、经典之中,我们每个人的一言一笑、一举一动,是否当如那些虔诚的艺术家一样,以心印心,在苍茫宇宙中度过苦海、寻找真理,成就各自生命的大化呢?(写于书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