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724055/828a05a7aeb6d973.jpg)
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生查子》为唐宋重要的词调,据王兆鹏、曾昭岷编《全唐五代词》和唐圭璋编撰《全宋词》统计,现存有唐宋时期的《生查子》作品共计198首。
一般人在研究《生查子·元夕》一词时多关注在一词作者的考辨上,长期以来被认为欧阳修所作,但后来又有人说是当时怕坏了女子的风气,才将作者由朱淑真改成欧阳修的。
甚至有人说,由于自汉以来 ,古人亲迎之礼是“昏以为期”,所以认为只要爱情诗词中有黄昏的意象,不管黄昏具有怎样的原型意义 ,幽期密约的情人选择的都是“日入群动静”这一时空意义。
甚至2016年,还有人根据"月上柳梢头"时月亮在空中的角度是10~20度,"黄昏后"的时间约18:00~21:00。在适当简化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再用解析几何的方法确定了北京2016年2月22日"月上柳梢头"和"人约黄昏后"发生的时间应为17:58分。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江教授曾在2014年发表过一篇著名论文,对以上种种研究方法做过一个定论,叫“强制阐释”。那什么叫“强制阐释”呢?
强制阐释是当代西方文论的基本特征和根本缺陷之一,而各种生发于文学场外的理论或科学原理纷纷被调入文学阐释话语中,如以前置立场裁定文本意义和价值、以非逻辑论证和反序认识的方式强行阐释经典文本、以词语贴附和硬性镶嵌的方式重构文本的现象都可叫“强制阐释”。
就以《生查子·元夕》为例,宋时元宵节其实是中国古代的情人节。平日里疏于社交的女子,此时可成群结队得走在张灯结彩的街道上,若“笑语盈盈暗香去”,怎能不发生萍水相逢一见钟情的事情?
而若动了情愫,又怎会不期盼再次相约与 重逢?可是若真重逢,那反反复复寻找的心上人又相约哪里呢?
所以,如作者是朱淑真,表达的就是凌波仙子情郎不在的青春愁苦,而若是欧阳修表达的则是失不再来的人生焦虑。
所以,《孔子诗论》的观点就是“以色喻礼”,即用性情去表达关系与秩序,而《上元节》则很好做到了这点,艳而不俗、喧而不闹。
从情绪上说,《生查子·元夕》表达的其实就是现代人经常说的“焦虑”,而这其实就是一种在潜在威胁面前无能为力的状态。
但如果你发现自己并非无能为力,你发现只需要去做些什么,就能避免坏事发生,套用美国总统罗斯福的话就是“焦虑的就是焦虑本身”
因此,即然焦虑未必来自客观的威胁,而是来自某些更加个人化的原因,那么就不需要为自己的焦虑状态变得更加焦虑。
此时,正确的方法就是告诉自己:我担心什么、什么发生,我害怕什么,什么就会来,不如赶快采取相应的行动。
这样,内心信息一旦被“翻译”出来,其本身就是一种情绪的释放,而对于诗人最好的方法当然就是写诗。
《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因此,人的情绪是各异且层层推进的,“咏歌之不足”方“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所以“上元节”这首词还有个特点就是各句的“节—夜—灯—景—人”的有机串联,而词人的情绪就就依次推进。
明代文人徐士俊认为,元曲中“称绝”的作品,都是仿效此作而来,可见其对这首《生查子·元夕》的赞誉之高。
而《生查子·元夕》的特点是用“去年元夜”与“今年元夜”两幅元夜图景,展现相同节日里的不同情思,仿佛影视中的蒙太奇效果,将不同时空的场景贯穿起来,写出一位女子悲戚的爱情故事。
而对于《上元节》这首词,由于它的基调是喜悦的,所以适用全景、长镜头来表现,因此作者的这个场景串联是非常有效的
为何大家对《人间词话》的点评多有异议,其一就是如白石等人的词是要放到全词、甚至是曲中欣赏的。
而王静安对白石等人的评价却从根本上抹煞了文学理论及批评的本体特征,导引文论偏离了文学。其理论缺陷表现为实践与理论的颠倒、具体与抽象的错位,以及局部与全局的分裂。因此,希望作者能在以后的创作中坚持各句之间的整体思考。
同时,这种整体思考,也不应只是文本的。比如“昼、后、旧、袖”虽分属两部,但其在新韵中反而都是四声。
从词调来源看,《生查子》原是唐代教坊曲,属南音。篇幅即短,其诗与曲子也同用一曲,所以其声律特点就与律诗近似。如以律诗来看,“昼、后、旧、袖”四字连用四声,就显得非常僵化。
而以词调看,这反而使达者在吟诵时能主动调解自己的声息,反而更有词的韵味。也更能提现《生查子》在历代词谱文集中具有的“健捷激袅”、“感叹伤悲”、“风流酝藉”等声情特点。
因此,随着唐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唐代尤为曲子在我国音乐史最为突出,它从一个供填词用的常用曲调发展成一个完整的词的谱系,中间不知有前人多少心血。
虽然由于社会的变迁与发展,这些曲子与词调没能保存下来,但我们却仍能从中体会到华夏文明的内敛、深情与人文关怀,而这正是我们后人应不断坚守的。
而合格的诗人,就应情绪、音乐以及审美的诸多方面,而非只从文本去考虑与审视自己的作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