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悖论:有无好词的悖论
有一对关于有无好词的悖论
正方观点,有好词。加拿大的小学语文老师阿德里安·吉尔在《写作力》一书中指出,有两种词单球词和三球词。
反方观点,无好词。作家有言云:根本无所谓好词坏词。任何词都是平等的,所谓好词,不过是用得恰当而已。
二、《写作力》中的三球词
加拿大阿德里安·吉尔老师的《写作力》一书里面有关于好词的描述,称之为“三球词”。
单球词——难过,三球词——忧郁、压抑
单球词——生气,三球词——暴跳如雷、怒气冲冲。
单球词——好,三球词——迷人、奇妙、赏心悦目等等“三球词”。美味的词语,并不是要使用很多的形容词,却描述了具体的状态和细节让人赏心悦目,目不暇接。
措辞是一部好作品最重要的特质之一。好的读者能进行图像化,而好的文字能帮助他们进行图像化。一名优秀的作者善于通过文字来描绘栩栩如生、丰富多彩的图像。
三、《写作这回事》中的最适宜的词
词是构成句子的核心要素。斯蒂芬.金主张,“用你想到的第一个词,只要这个词适宜并且生动即可。”既然无法确定你用的词是不是最好的,那么干脆就选第一个蹦出来的。斯蒂芬.金《写作这回事》中指出,关于写作工具的第一层——词汇和语法。
金认为,句子只需要名词和动词,名词和动词组合起来永远简洁正确。“少即是多”就是这个道理。
四、《文心》中的“四季衣穿”
夏丏尊先生的《文心》也有相关说法。夏先生将用词比喻穿衣,什么时地该着什么衣服,和文章中什么意思该用什么词,情形相近。他说“富人四季衣穿,穷人衣穿四季”,生活中,我们是穷人,可以衣穿四季,但写文章,文字上的词是无须花钱的,尽可照了富人对于四季衣穿的态度,尽量使其合身段、时令与场合,准确地表达我们的意思。衣服穿得好不好,因着大家知道家里情况,也就见谅了,词语是用来达意的,用的不好,不适合,就要被人误会,我们的本意也就因此失去意义了,所以在词汇上不妨做个富人。
五、帕乌斯托夫斯基说,在运用中追求词达
用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来解释,词汇可以看作是一种知识的记忆。能够及时提取的长时记忆一般来自于两个方面的编码,一是抽象的符号编码,另外一方面是丰富感性形象的编码。词汇的积累和语感的培养也是如此。
帕乌斯托夫斯基在《金蔷薇》中说,不仅仅要积累词汇,而且要开展丰富的实践。也就是在阅读中积累好词佳句,另一方面在实践中,生活中积累活的语言,获得丰富的体验和感悟,两者求得打通,也就是互相的印证。
写作能力的培养,就是不断去读写的过程。最好的语言积累,就是不断地去运用,到阅读和写作之中去运用,到丰富的生活和实践之中去运用。
总结一下。上面,夏先生将用穿衣比喻措辞,什么季节穿什么衣服,其实就是讲究用词的得体。写作的基本问题(大概念)就是言意相称。东坡说,辞达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