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你的灯还亮着吗?读后所想

你的灯还亮着吗?读后所想

作者: TricksterXing | 来源:发表于2020-05-12 18:11 被阅读0次

之前登录亚马逊查看,清理自己的kindle设备的时候,无意之中发现给我推了一本书,正是《你的灯还亮着吗?》,标题一下就吸引了我,遂查看了一下豆瓣的评分和评论,感觉还不错,就下手了一本,读完之后,反观自己在生活工作中遇到问题时思考的方式与解决问题的模式,深有感触,这里来写一下所获。

首先序言虽然很简单,但确实很有趣:

问题:没有人会读序言(其实我个人拿到书会首先看序言)

解决方法:把序言作为第1章。

解决方法带来的新问题:第1章很无聊。

新的解决方法:删了第1章,把第2章作为第1章。

问题到底是什么?

这是前三部分在反复让读者去理解的一个问题:问题,到底是什么?

想要理解这个问题(貌似问题会在这篇文章中出现很多次),书中告诉我们,就先要提出一个问题:是谁遇到到了问题?从我的理解上来讲,并不是真的要让我们去思考,真的是谁遇到了问题,而是要从多个角度来思考。很简单粗暴的一个例子:员工在公司上班,常常抱怨公司,抱怨老板,比如工资发得少,要求加班太多,需求变动反复无常,做的东西不满意等等,但是从老板来看,这样的抱怨却无法理解,因为都是这所有的一切都是站在公司发展上所做的决定。这种老板和员工矛盾的问题,真正的问题是什么?从老板的角度来看,可以提高工资(但是会提高公司成本),少加班(但是可能会拉长项目的周期),加一些福利(转移员工注意力),来安抚员工,甚至是换一批员工来解决这个问题;从员工角度来讲,向老板要求加薪,严格按照劳动合同来执行上下班时间,或者干脆换一家公司来解决对现在的不满(但是无法保证下一次不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不同的角度会看到不同的问题,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案,但是同时可能会带来不同的问题。

契合自身的角度来讲,我觉得这很具有思考性。在每次需求当中,我都只着眼与这次需求,不了解与之相关的地方,不了解带来的影响,不了解如果我是用户,产品,测试来看待这份需求是怎么理解的。仅仅只在开发者的角度,将需求转换成代码,完成收工。所有我有一个很理想的状态就是:我理解即他人理解,但是实际情况比这复杂得多。自己给这个问题下好了定义,然后着手解决。随之却带来更多要修复的问题。虽然每一个环节都很快速,但是事实上并没有真正的解决这个问题,堆砌而来的问题无法评估。那么我们该如何定义问题,书中也有强调两点:

1. 不要别人的解决问题方法(我比较倾向于经验)作为定义问题的方法(或许可以称之为狭隘定义问题)

2. 如果你解决问题太过神速,别人(甚至连自己)根本不会相信你真的解决了问题(虽然一切从自身看起来都很完美)。

任何一个问题都是理想状态和现实状态之间的差别,当人们通过改变状态“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常常会新制造一个或几个问题来,简单来说:

每一个解决方案都是下一个问题的来源

书中也给出了一个理解问题很简单朴实的解决方案:

不要着急给遇到的问题下定义,各种情况都需要有确切的表述而不是模糊其词,不要我觉得、我认为。看看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如果想不出至少三个可能有出错的地方,你就没有真正理解这个问题。

理解到了问题的本质,相当于我们就已经给这个问题下了定义,那么这个时候需要不断反复查看,我是否在解决问题的路上有走错。

问题该由谁来解决?问题到底来自哪里?

我觉得这两部分描述的东西很有意思。

首先是问题该由谁来解决?,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思考。身边有很多(包括我自己),常常以经验者的身份,来定义一个问题,甚至帮别人来确定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那么我们有真正的理解到别人的问题吗?仅仅从只言片语,然后组装成自己想要获取的信息,定义好问题,最终“妄下结论”。其实从我自身角度来讲,我仅仅是想要经验之谈,获取一种思维模式,而非确切的解决问题的实施方案。或者是,当我听别人描述时候,我应该尽可能将我放在这个问题当中,而非是快速的给出方案(结合上述)。确认问题到底有谁来解决,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这一部分书中给出了一个非常精妙的例子(以下是简化版):

一条汽车隧道刚完工,在开通前,总工程师想起一件事,忘了提示即将进入隧道的司机打开车灯(虽然隧道灯照明亮,但是准备完全,以免突发事故),所以就制作了一条警示标语:

注意:前方隧道,请开启大灯。

但是行出隧道不远,有一处绝美的风景,很多人都会停下来欣赏,甚至是参加活动,但是却忘了关车灯,导致回到车上的时候,电池没电,汽车无法发动。那么这样的问题应该是由谁来解决呢?

工程师?乘客?还是警察?

最终总工程师将这个问题定义为他们(乘客)的问题,并且这些乘客有很强烈的意愿来解决这个问题,而他们需要的只是一点点提醒,那么只要在隧道尽头制作一条标语:

你的灯还亮着吗?

然后就是问题到底来自哪里?这部分的第一章就讲诉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只要你确认问题来自哪里,一切都会自然的发生。尤其是因为:大多数情况下,问题的根源都在你自己身上。在53.27%的情况下,问题其实就处在解决问题者的身上。

你真的想要解决问题吗?

最后这一部分,说实话理解并不是很深刻。这一部分放佛就在告诉我们,有时候,就算我们正确的理解了问题,定义了问题,给出了符合的解决方案,但是往往有可能并不是那些人所想要的,我们无法知道别人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相关文章

  • 你的灯还亮着吗?读后所想

    之前登录亚马逊查看,清理自己的kindle设备的时候,无意之中发现给我推了一本书,正是《你的灯还亮着吗?》,标题一...

  • 你的灯还亮着吗?

    你的灯还亮着吗?

  • 你的灯还亮着吗?

    读《你的灯还亮着吗?》有感 ——珊珊 《你的灯还亮...

  • 《你的灯还亮着吗?》                      

    R:不要仓促下结论,但也不要忽视第一印象。 I: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如果只是为了快速解决问题,就匆忙下结论,这样便...

  • 《你的灯还亮着吗?》                      

    R:有些人则在定义问题上过于纠结,生怕定义不准确,不断推迟寻找解决办法。 I:解决问题之前定义好问题,这本来是一个...

  • 你的灯还亮着吗?

    没错,这是一本书的名字,一本教人们遇到问题如何有效思考的书。本书主要是由几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而引发人们的思考,巧妙...

  • 你的灯还亮着吗?

    《你的灯亮着吗》,初次看到这本书的题目时,就被它的标题所吸引,当然这里的“灯”指的不是车灯,电灯,更不是手机上的闪...

  • 《你的灯还亮着吗》

    非编程书籍,但是一本值得看的书--你的灯亮着吗-发现问题的真正所在 这是一本关于如何定义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书...

  • 《你的灯还亮着吗》

    写在前面:这篇文章是参加“熊猫学院”组织的拆书读书活动,看的《你的灯还亮吗?》一书写的读书笔记,希望其中观点对你有...

  • 你的灯还亮着吗?

    文本将给大家分享几则关于文案提示语的设计,通过不同主体角度去分析问题本质,从而为产品设计提供最佳的解决思路。这里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的灯还亮着吗?读后所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epd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