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跟我诉苦,说这两天家里上演了一出“闹剧”。
朋友的一位堂婶,半年前托她给自己儿子介绍工作。可干了半年没有存下什么钱,堂婶就觉得是人家工资给低了。
堂婶带着一股怨气跟朋友说:“你把他带去上海吧,我听说那边工资高很多,但是房租很贵,他又没什么钱,先让他在你那里住一阵子吧。”
朋友委屈地说,自己现在是跟别人合租的,房子很小。
原本还有点殷勤的堂婶立马变了脸色,说:“你不想帮忙就直说吧。”第二天,堂婶就在邻居面前吐槽,说朋友太不近人情了。朋友很生气也很委屈,没想到费了很大的劲帮忙介绍工作,结果不仅没有得到感激,反而是接二连三的麻烦。
习惯了一件事,有的人就会觉得这是天经地义,殊不知很多时候却并非如此。真正有修养的人,会把握好人与人之间的分寸,懂得将心比心,体谅别人的不容易。
一位作家曾讲过她跟朋友坐火车去旅游的经历。大意是,隔壁床位一位抱着孩子的妈妈,没有经过她的同意就一屁股坐到她床上,说带着孩子不方便,要用自己的上铺换她的下铺。这时,中铺的一位阿姨凑了过来,说:“人家带着小孩不容易,你就跟她换一下呗。”
作家不是不愿意,只是不喜欢被强迫,于是就跟她们商量说,自己的朋友也睡在这边,所以不想换到隔壁床位去睡。中铺的那位阿姨来了句:“这么不近人情。”
作家想了个办法,让中铺的阿姨到隔壁床位去睡那位妈妈的上铺,自己睡阿姨的中铺,这样作家就不用跟朋友分开,又能帮助带孩子的妈妈。结果,之前热心的中铺阿姨扭过头来说了一句:“你这样好麻烦。”
你看,要求别人总是很容易,一轮到自己就变得困难多了。
看过这样一句话:人和人之间的矛盾,有时就源于习惯用高标准衡量别人、用低标准要求自己。因为没有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所以往往站着说话不腰疼,却没有认真想想如果自己置身于那个情境下,会做得更好吗?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刚认识一个人的时候,哪怕他对你只有一点好,你也会感激不尽,想要给予回报。可时间长了,哪怕他对你比之前好十倍,你反倒没有了太强烈的感觉,只觉得这一切都是应该的。
但其实,即使是再亲近的人,也只有心甘情愿,没有理所当然;即使是家人,他们的付出也应该被看见、被感激。好的感情,不是一味地索取、接受,而是能保持一种平等、良性的循环。我懂你养家糊口的艰辛,你懂我操持家务的不易。
不管是爱情、友情还是亲情,每一份付出都应该被感激。人与人之间其实就像拍巴掌,如果总是一个人单方面地付出而得不到任何回应,巴掌永远不会响。
所以,不要把别人对我们的好当成理所当然,要学会珍惜和善待他人的爱,学会以真心换真心;也要懂得分寸和界限,不要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能替别人着想,能体谅别人的不容易,是一种善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