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 (十六至二十章)
至今我也没有搞清楚,在托翁的心目中,或者说在他这部巨著里,对陶丽这个人物是如何定位的。但在笔者的心目中,她是一个勤劳善良、识大局顾大体,任劳任怨,甚至有点忍辱负重的贤妻良母。仔细想想,她应该是那个年代,甚至是后来六七代国人中绝大多数妇女的共性形象。她们应该是保持婚姻稳定、家庭和谐的中坚力量。
看了第六部十六至二十章,再回想她在本书前些章节里的往事和言行,陶丽这个出身于贵族家庭的女子,如今在我的眼里就是上述那一种形象。不管她怎样看轻自己,我虽谈不上欣赏崇拜她,但绝不敢轻视和贬低她。
对于人世间绝大多数的人和家庭而言,生活都是细碎和平庸的,诗和远方只是一种向往,所以需要能够适应和忍受这种生活的像陶丽一样的家庭主妇去操劳去陪伴去牺牲。
这七章托翁通过陶丽去访问看望安娜,在行前、在路途、在伏伦斯基家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对这个人物以及她的家庭生活状态做了既全面深入,又细腻生动的描述。而且在这个基础上十分自然地与安娜本人,安娜所处的生活环境,包括伏伦斯基与他的家业进行了或粗或细,由表及里的暗自比较。因为涉及的事物比较多,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托翁的《安娜·卡列尼娜》与《红楼梦》一样,所涉猎的范围越来越广泛,真有生活百科全书的感觉。
在第十六章里,陶丽为实现自己的心愿,动身去看安娜。感到抱歉的是这会让妹妹吉娣伤心,妹夫不愉快。她明白列文一家不愿同伏伦斯基有任何来往是理所当然的。但她还是要去看望安娜,那是她和安娜之间的感情依旧很深,并未发生任何改变。所以她自己想办法去乡下租马准备前往。
但列文知道后还是阻止了她,为她准备了车马,还派了男仆护送。列文知道租一次马要花二十卢布,对于手头拮据的陶丽来说是一大笔开支,他同情她,也为了自己的尊严,必须这么做。
而途中陶丽问一个农妇对夭折女儿是不是很舍不得她时,那个待人和蔼可亲的农妇回答道:“有什么舍不得的?老头儿的儿孙多得是。有了儿女就是麻烦,弄得你不能干活,什么事也不能做。只会束缚你的手脚。”陶丽不仅从这句似乎不近人情的话里品出了一点道理,还引发了她对自己婚后十五年生活的回顾和思考。她在回味的基础上胡思乱想,拿自己的状况跟农妇们比,跟安娜比,甚至幻想自己在还不算太老的年纪有一点风流韵事。要知道,就连法律也不能制裁思想犯罪,何况每个人谁在内心深处没有产生过夫妻之外的那种情愫呢?只是各人的自制能力有强弱罢了。
这一章具有现实意义的是,那个年代人类没有计划生育的能力,而且无力抚养孩子也不是重大难题,托翁已经注意到了“多子未必多福”的实际问题。现如今年轻人中那些不婚不孕的人群,除了他们认为的必须对下一代的幸福高度负责以外,至少存在不愿降低自身生活质量的执念。这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已经关系到了民族兴衰存亡的大计。就没有必要在这里深入探讨了。
第十七章托翁写伏伦斯基和安娜一行出去兜风,观看正在操作中的新收割机。托翁把安娜骑马的优雅风度,她的姿态服饰和举止隆重地展示给了陶丽和广大读者。陶丽看到了从没见过的豪华马车,几匹雄赳赳的骏马还有风度翩翩的贵人不禁让她眼花缭乱。但最使她惊讶的还是安娜身上所发生的变化。她在安娜脸上发现了那种只有当女人在热恋时才会出现的昙花一现的美。这让两个人都不好意思。除了两个人不同的心态风姿,还有马车的新旧差异都是其中的原因。
第十八章则扩展到了佣人房、养马场和马厩,然后是美丽的花园洋房。十九章是房间里的豪华装饰,侍女的穿戴打扮,小女孩的各种玩具等等,优伦斯基家里不仅富丽堂皇,除了照顾饮食起居的佣人,还有出色的医生,还有建筑师……“这里简直像个小宫廷!”而这一切都体现出主人伏伦斯基的富有和强干。
第二十章是大家一起去参观伏伦斯基投资兴建的医院。用史维亚日斯基的话来说,那将是“全俄国唯一一座设备完善的医院”,已足以让读者想象其奢华程度了。伏伦斯基舍得花这么大血本为当地居民的医疗健康事业提供服务,陶丽觉得他是一个挺善良可爱的人。加上他生气勃勃的英姿如今很让陶丽喜欢,她自然明白了安娜为什么会爱上他。
不过我却想在这里加上几句,陶丽在这样的时刻,会不会为自己的妹妹吉娣感到遗憾呢?由此再延伸至伏伦斯基,把爱他爱得发狂的姑娘吉娣果断抛弃,却苦苦追求一个有夫之妇,不仅受尽屈辱磨难,还差点因此丢了性命,他到底值还是不值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