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2018已然成为过往。算来,2018年是我毕业的第十个年头,也是我教师生涯的第十年。这十年,兜兜转转,起起伏伏。从毕业小白到英语教师,到幼师,到语文教师,再到班主任,每当角色变换,从零伊始,也曾忧思,也曾困顿,也曾彷徨,却初心未改,坚守心底对教育的一份执念。
2018年,我接手了一个有点特别的新班级。班级女生与男生的比例为1比3。不用说,男生调皮好动,又争强好胜,班级每天“热热闹闹”。除此之外刚入二年级的孩子识字量少,很多孩子不爱看书,学习状况令人忧心。要想把这个班级带上“正轨”,非一朝一夕之功。针对班级的具体情况,我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情绪管理
情绪,无论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都是引发人们行为的动机。
在跟孩子们沟通时,我发现大部分孩子在与人发生冲突和矛盾之后,都会意识到自己不恰当的行为,有些孩子甚至会直接表达出“我当时很生气”、“他这样我很烦”等情绪信号。
在班会课上,我抛出问题“发生一件事情后,我情绪很激动,心情不好,该怎么办呢?”孩子们七嘴八舌的回答也令我惊喜“一个人呆一会儿”“自己去别的地方转转”,这些想法竟跟“冷静角”不谋而合。跟孩子们商议后,大家一致同意,在班级建立“冷静角”。
“冷静角”选在班级的西北角,一块移动黑板,两把椅子,一盒彩色粉笔。
班级共同约定,当有人使用“冷静角”时,给予尊重和一定空间。使用“冷静角”时,当你认为自己好些了,选择一支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画上一朵花,并标注上自己名字当中的一个字。
下午放学前,我会让今天在“冷静角”画上花朵的孩子起立,并祝贺他们成功战胜了自己的情绪,同时全班同学给予掌声鼓励。
“冷静角”的设立与使用,每隔几日的鼓励与强化,使班级学生的情绪问题逐渐好转,打架事件也逐渐减少。“冷静角”的初衷只是帮孩子们认识自己的情绪,慢慢明白情绪可以自我控制,从而最终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第二件事,读书
腹有诗书气之华,读书养性,使人温文尔雅,才思敏捷。“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是一种境界,静与动间的平衡与转换也是一种深邃的哲学。对于这样一群活力四射的孩子们,要想“热闹”变“安静”,除了情绪管理,还要能静静地坐下来看书,沉浸于书籍,感悟于墨香。
不只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的好奇心也具有无限大的魔力。每日午休前,我为孩子们朗读一篇《查理九世》,尽可能声情并茂,模仿不同角色的语气和腔调,再加上一波三折的破案情节,年龄相仿的小主人公,熟悉的生活场景,孩子们听故事的兴趣浓厚非常。
有了兴趣,好奇心更是发挥了积极作用,孩子们迫不及待想要知道接下来的故事情节,纷纷买书、借书、看书。还有孩子主动要求“老师,我认识的字多,我也想给同学们读!”
一段时间后,班里常常能看到三三两两凑在一起的小脑袋在探讨同一本书,课间打打闹闹的少了,聚在一起讨论问题的孩子变多了。午餐过后的休息时光,孩子们会主动要求去学校图书馆借书。
《查理九世》所引起的兴趣和好奇心只是抛砖引玉,老师的朗读示范也只是扩大书籍的感染力。孩子们能主动读书,爱读书,读自己喜欢的书,并有自己的感受,修身养性,增长知识,才是目的。
第三件事:家校沟通
孩子的状态是家庭的影射。每一个孩子都是自己父母的影子。家校沟通是做好学校教育工作极其重要的一环。
与家长沟通时,我常常把班级里孩子们的故事案例做以分享,再以专业角度去解释,明白易懂,又生动活泼,在家长们的笑声中,得到他们的认可,也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做好家校沟通,认可和支持是第一步。
接下来就是精心做好教育指导。就孩子出现的问题,可以与家长一同探讨可能引发孩子问题的诱因,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走出教育误区,并给予教育方法指导,同时鼓励家长多种方式学习教育理念和方法,看教育文章,书籍,电视节目等等。家庭教育指导的最高境界就是家长学会“学习”,学会教育孩子,学会和孩子一同成长。
作为教师,自身要不断学习,不断进取,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有针对有实效地做好教育指导工作。
2018,在十年的节点上回望,无论是曾经,还是如今,所有的时光都是成长的经纬,所有的美好都在感恩中纵横。肩负责任,心存大爱,与孩子们共同编织梦想,尽我所能让每张笑脸都熠熠生辉,温暖如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