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CCTV“朗读者”节目中讲述了自己的一段经历:在北京大学读大三时患肺结核住院一年,他读完200多本书。这让我想起多年前读过的一段人事:软银创始人孙正义年轻时候患肝病住院,两年时间读了4000本书。他们不仅利用阅读将病房的日子变成了愉快而充实的好时光,而且阅读量之大,让我深切感受到他们对书籍对知识对成长的如饥似渴。读书是成长的捷径,阅读很可能是我们与一些人的唯一对话机会。书读得越多,触发的思考越多,连接的观点也越多,阅读者心中的信仰越能得到确认。某种程度上,阅读是在寻找自我,阅读也终将成就自我。
有一段时间没有推送读书笔记了,我并没有停止阅读,只是没花时间整理成文。最近两个多月读了5本书,其中有2本就分别用了将近一个月:《穷查理宝典》和《如何高效阅读》。阅读缓慢各有其原因:前一本是因为经典且精彩,我不肯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后一本是因为书中有许多练习,我做了前面十几个练习后,才决定加快速度。另外3本中也有读很快的:《快速阅读术》就只花了一天。可见,不同的篇幅,不同的阅读目的,不同的阅读心态,不同难度的内容,导致不同的阅读效率,不同的书籍不能简单地用同样的完成时间来要求。
话虽如此,我仍然将2019的阅读目标设定为平均每周读一本书,一共50本。对我而言,这绝对是很大的挑战,提高阅读效率成为当务之急。在8月学习7s阅读法之后,我选择了其中推荐的美国速读大师彼得·孔普的《如何高效阅读》,并另外挑选了日本书评人印南敦史的《快速阅读术》,正好一东一西,互为补充。
《如何高效阅读》《快速阅读术》
本文就是整理这两本书所教导的快速阅读心态和方法。
虽然都是讲快速阅读,两本书篇幅相差很多:《快速阅读术》120页6万字,《如何高效阅读》280页至少20万字。内容方面,可以说是后者包含了前者,前者主要讲改变阅读理念并分享作者自己的方法,后者也讲阅读心态但主要提供了可量化的速度训练和理解训练步骤和细节。
这两本书给读者设定了同样的目标:每天一本书。以这样的目标来练习,我对每周一本书充满信心。两本书为读者揭露了同样的事实:仔细阅读并不能记住书中的大多数内容,但这却是我们习以为常的阅读方法。因此,调整阅读的心态,明确阅读目的,制定阅读计划,采纳具体的阅读与理解方法,养成每日阅读的习惯,才能有效提高速度。
大前提
要将阅读的意愿转化为每日的实际行动:
让阅读成为习惯...框定每天读书时间......有书相伴的生活更美好。《快速阅读术》
像吃饭一样对待阅读。《如何高效阅读》
调整阅读心态
要降低期望,面对“仔细阅读也记不住”的阅读事实,不强求记忆。感受下日本作者的佛系态度:
只为遇见一行文字...提高阅读量,积少成多...像听音乐一样读书。《快速阅读术》
还记得“词语顺序不影响阅读理解”的阅读事实吗?对应有美国人所说的“视读”法:
看到全部内容,无须理解每个单词...人们看图片时会整个捕捉,阅读也可以不用每次只看一个单词。《如何高效阅读》
明确阅读目的
只要能达到阅读目的,当然是读的越快越好:
明确阅读目的,细读关键字...随时换挡速度。《快速阅读术》
有了具体目的之后,能更高效更快速阅读材料并成功找到所需信息...阅读目的决定认真度。《如何高效阅读》
制定阅读计划
阅读计划有两个层面,与个人的阅读目的的两个层面有关。一个计划是指书单,是阅读的范畴:
每天读不同的书,一天读完一本,增加阅读密度...每周6本书,有1-2本不太想读的,扩大兴趣范围...每周一个自由日,制定下一周的读书计划...从图书馆借书,到二手书店买书,通过实体书店了解流行趋势...每三个月整理一次书架,舍弃不需要的书。《快速阅读术》
将想解决的问题作为阅读领域。《如何高效阅读》
另一个计划是指特定书籍的阅读计划,这将决定该书的阅读速度:
利用小标题跳读...利用序言和目录把握书的整体架构,确定阅读单位...只需读各章节的前5行和后5行。《快速阅读术》
提前组织找出阅读的是什么...阅读每个章节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然后阅读各段主题句...次要段落加快速度,重难点部分放慢速度。《如何高效阅读》
采纳具体的阅读与理解方法
既然花了时间阅读,一定要有所收获,这点执念还是要有。日本人推荐做简单的读书笔记和评论:
每天反复读——写——读——写...加入较多摘录,将触动心灵的文字记录下来...最后挑选最精华的一行...进行一行评论...每12本还可以进行一次回顾,进而发现自己的阅读偏好。《快速阅读术》
至此《快速阅读术》中的大部分内容已经介绍完了,大多数人如能理解上述心态和方法,必能提高速度和阅读的收获。余下的部分,是《如何高效阅读》中更加精细的心态和方法。
- 进行眼科检查,选择适合的阅读光线,最佳的阅读姿势是坐姿:背部紧贴座椅,书的角度与水平面成45度。
- 无意识回读和默读都会降低速度,解决办法:用手指引导阅读并作为加速节拍器,能有效消除回读;手指动的越快,越不可能回读或默读;手指移动速度可以单独练习,练习时不用理解读到的内容;移动手指时,动手腕而不必动整个手臂。
- 速度提升以后,一次捕捉几个关键词,尝试理解,找出段落主题句,只要能理解,读的越快越好。
- 揭开作者的写作模式的秘密,有助于更快阅读:对于非小说的文字,次要段落可加快速度,重难点部分放慢速度;而对于小说,通常都是“角色试图做某事...陷入困境...解决问题”的情节。
- 抽象词越多,难度越大;了解背景越多,读起来越容易;重点关注信号词:连接词,转折词,总结词。
- 有时候速度不佳也不要气馁,停下来想象自己会成功,要相信自己会越来越快;和体育运动项目一样,利用想象进行训练也有利于培养快速阅读新技能。
- 采用回忆模式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唯一方法;任何记忆力的改善都取决于个人惯用的信息记录方法的改善。
- 带着明确的目标阅读,阅读之后的回忆将大大提高阅读效率,把时间平均分配给阅读和回忆。
- 利用斜线回忆模式等视觉图形进行记忆,最好的模式是自己设计的随机模式。
- 受到最大压力时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以期望速度的3倍速度进行练习;练习在书店或报刊亭15分钟读完一本书;养成每天读一本书的习惯。
- 简单总结:首先确定阅读目的,总是以手指为节拍器,绘制书面的回忆图。
巧合的是,在准备结束本文时,我偶遇了另外一本书:《高倍数阅读法》。虽然没能在15分钟完成,但以1个小时翻完200多页14万字的内容,自己还是比较惊讶和满意。这本书介绍的“影像读书法”(PhotoReading)可以说是将前文提到的“视读”发挥到极致,是一种将人体视觉与人体大脑结合的神奇方法,这个方法分为5个步骤:
- 准备,明确阅读目的,保持感官敏锐。
- 预习,根据推荐及序言等信息,判断书是否符合阅读目的,并决定是否阅读。
- 阅读,自我肯定后,心中默念阅读目的,用每秒一页的节奏,用双眼像拍照一样全观每页内容,翻完全书。
- 复习,迅速浏览目录和总结性段落,整理一些触发词,针对想了解的信息提出问题。
- 激活,休息片刻或一个晚上,让大脑自己工作。根据复习时的提问,凭直觉用超读+摘读+跳读的方式,将要点归纳为思维导图。
这套方法适合需要快速进行大量阅读、浏览、观察的情况,书中大量成功案例被我略读,仍然有一个故事令我印象深刻:演讲者在提前一晚进行影像阅读之后,梦到了演讲的细节,醒来后成功为演讲增加了材料。
有时候我们需要对同一主题展开广泛的研读,此时“影像阅读法”可以发展为“同主题阅读法”:
- 明确阅读目的,设定有价值的目标;
- 列出书本清单,通过“预习”判断书是否符合要求;
- 将所有的书进行影像翻阅,进行生产性休息;
- 将翻过的书画成主题思维导图,以供后面的步骤做笔记;
- 对每一本书进行超读摘读跳读,找出书中和自己目标相关的部分;
- 观察整张主题思维导图,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对主题思考后的结果;
- 寻找不同作者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记录下不同作者所表达的共同观点;
- 针对不同的论点,在不同书本中进行超读摘读寻找答案;
- 整理不同观点之后,进行尽量客观的分析,形成自己的见解;
- 对于这个主题,一旦立场确定,就要根据书中的信息来验证自己的观点。
至此,这篇读书笔记自身受益于上述阅读心态和技巧,内容从2本书扩展到3本书,本人也在2018结束前多读了一本。
本文首先发表在个人公众号:“颖哥随笔”,ID:xythink
imag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