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打卡简宝玉读书感悟打卡专题读书
西木读书第8周读书话题-听书,看书

西木读书第8周读书话题-听书,看书

作者: 小渴西林 | 来源:发表于2018-12-15 17:25 被阅读2次

    W8一周话题

    1.听书可以取代读书吗,现在的许多知识付费栏目,比如得到,喜马拉雅,你会为之付费吗?真的有收获吗?

    2.大家喜欢看哪一类的书?(例如:小说类、经济学类、历史类等等)这类书目前看过最喜欢的是哪一本,为什么?

    3.你读过最后悔的一本书?

    4.摘抄几句本周看过的书中金句,附上书名加句子页码


    1.没有试过听书,也不会付费。读书这种方式对我来说就足够了,所以也没打算再尝试别的。

    2.小说,觉得有趣就喜欢。

    3.《阳谋高手》《所谓情商高就是会说话》也不算后读,也没读完,应该说后悔买。

    4.永远消逝?有这可能。

    其中有许多偶然情况,而我们的死亡,也就是第二种偶然情况,经常会使我们等不到第一种偶然情况的发生。《去斯万家那边》p43

    1.这类东西从来没用过。不过我觉得,从信息获取效率上看,音频远远不如文字。而且读出来的话,尤其是主观的东西,人和人的理解总有微妙的差异,带上情感色彩的朗读可能会让原来的文本丧失它的优势。

    2.我倒没什么特别的喜好,基本上什么都看。好吧,目前为止我看书其实还不是很多,真正的对特定类型的喜好,希望能在长期、大量阅读后找到吧。

    3.这又是一个我没法回答的问题,如果我不喜欢看,就不会看完啊,所以不可能后悔的。

    4.李娟《冬牧场》

    太阳未出时,全世界都像一个梦,唯有月亮是真实的;太阳出来后,全世界都真实了,唯有月亮像一个梦。

    1.当然不会。就像当初广播出来了,人们讨论报纸是否会消失;电视出来了,人们讨论广播是否会消失;互联网出来了,人们讨论以上这些是不是都会消失。事实证明,都不会消失,都还活着,活得好好的。听书不会取代读书,电子书也不会取代纸质书他们只是给读者一个新的选择。至于付费节目我是没买过,今后估计也不会买,还是不习惯听书,尤其是内容严肃,静不下心。这些听书,最后都会出纸质书,要有兴趣,我会买这个。比如最近看的薛兆丰的经济学讲义,就是他之前在得到上讲的,然后印成书,读起来也不错。

    2.最喜欢的还是历史吧,喜欢的很多,张宏杰的都好看,最喜欢他的《饥饿的盛世》,讲乾隆一朝的故事。另外有本《光荣与梦想》也很好看,虽然像辞典一般厚重。

    3.不好看的啊,比如《历史三调》。

    4.从长远看,我们都将一命呜呼。凯恩斯。

    1.听书当然不能取代读书了。现在我不会付费了。以前在得到买过新精英古典老师的课,即便是听课,还是会再次看文本。看书才是自己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听书比较适合听一些轻松的内容,在自己的碎片时间见缝插针地听听,还是有点收获的。

    2.以前喜欢看推理侦探小说类,看的爽,爽完就过了。福尔摩斯,阿加莎,东野圭吾都看了个遍。都是看他们的名作,东野圭吾第一本看的是《白夜行》,超级好看,于是入坑找了他好多书来看。对心理学类,理财投资类都感兴趣。今年群里晨读有财报学习主题,于是就报名参加了。越到后面实在是太难了,真不是谁都可以随便投资的,理好自己的小财就行了。本来想跟完这期就算了,没想到S说下期是心理学,也好想跟读。再估量下自己还没有这个行动。

    3.后悔的好像没有,因为不好看就不看了。《人间失格》忘了是看完还是没看完,但看的感觉不太好。

    4.本周就很专心地看一本书《跳着踢踏舞去上班》,上一本书的金句可多了,巴菲特说的实在是太好玩了。踢踏舞看着没那么通俗易懂,不过比起《证券分析》的艰涩,这个也算很好了。

    当傻瓜都看出你有多优秀的时候,表现得坦率一些,自谦一些,会让人感到舒服,这点毫无疑问。

    1、我认为听书不能取代读书,所谓读书就是要眼睛看、脑子记、心里感受,光“听”那是听不进脑子里心里的。我以前就试过在喜马拉雅上听林乾教授讲《雍正十三年》,讲得很好,我也了解了很多东西,但是,读书是很主观的东西,他讲得再好,也只是把他研究后的结果告诉我,并不是我亲自阅读之后得出的结论,毕竟人与人之间的阅读感受是不一样的,尤其对历史。所以我不会再听书。

    2、我喜欢看小说类,各种小说都爱看。目前最喜欢看的是《生死疲劳》,莫老头是我最喜欢的中国作家,不论是他的写作风格还是用文字所呈现的历史画面,生动有趣不失深意。尤其这本,大气磅礴,宏观,但不装逼、不刻意。要我打分,9.5分。

    3、人间失格,真心后悔自己看了这本书,对我毫无益处,并且还很消极,我到现在还没搞懂为什么评分这么高。

    4、Emm。。。具体不太记得,大概是这一句,莫言的《生死疲劳》里的一句,记忆深刻:“狗得意翘尾巴,人得意翘鸡巴!”乍一看有些哈哈,但是仔细品一品还真是那么回事。

    1.我认为听书永远无法取代读书,喜欢的书我还是喜欢看,只有鸡汤类的书会去听一听

    2.我最喜欢看的是历史和自传之类的书

    3.暂时还没想起来

    4.我目前读的这本书全文叙述,还真不好找,只能总结观点。《人类简史》一部许多观点颠覆人类认知的书

    1.我认为这两者区别很大。。彼此都无法取代彼此。目前我还没有付过费。。听书不太用

    2.大家喜欢看哪一类的书?我看的比较杂。。没有很固定的喜好。。只要写得好,合我口味,我都爱呢~

    3.没有什么后悔的。。。

    4.勤奋的含义是今天的热血,而不是明天的决心、后天的保证。

    1.我认为取代不了,我听书时容易走神,而且有时作者的遣词造句听不清楚,容易引起歧义,就错过了和作者的共鸣。曾经在喜马拉雅听《四世同堂》,听完后毫无印象,又把书找出来看了一遍。我个人认为听书比较适合一些消遣类的,或者知识点不集中的书籍。

    看书时一面看一面想,有金句和想法时可以顺手做摘注,以后查阅更方便。

    因为对我用处不大,暂时没使用过付费内容。

    2.我除了学术类的,其余什么都爱看,杂文集、书信集、心理学、小说等。

    目前最喜欢刘瑜《送你一颗子弹》,有知识分子式的社会责任感,也有乐于自嘲的幽默感。她行文让我觉得都特别接地气,比如她写“我在伦敦一个咖啡馆碰见一个老太太”,我就感觉她准备跟我唠嗑了。而且她偶尔的自我分析,让我找到了共鸣,那些在心里道不明的情绪和思路就有了出口。她写过“打败孤独,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在我觉得特别孤独的时候给了很大力量。

    3.后悔有一些,《追风筝的人》我觉得最坑,就是一本普通的小说啊,并没有吹嘘的可以震撼我的内心,还没《小王子》震撼。

    4.譬如你说你特别看重你和朋友同侪相厮守相消磨的时光。我不反对。人生,其实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伙而行,欢乐地前推后挤、相濡以沫;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情形就变了,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向。那推推挤挤同唱同乐的群体情感,那无忧无虑无猜忌的同侪深情,在人的一生中也只有少年期有。离开这段纯洁而明亮的阶段,路其实可能愈走愈孤独。你将被家庭羁绊,被责任捆绑,被自己的野心套牢,被人生的复杂和矛盾压抑,你往丛林深处走去,愈走愈深,不复再有阳光似的伙伴。到了熟透的年龄,即使在群众的怀抱中,你都可能觉得寂寞无比。

    ——《亲爱的安德烈》

    我太喜欢这本书了,还没看完我就决定买实体书珍藏。

    1. 不可以。会付费。得到、喜马拉雅这两个平台没有使用过,但在豆瓣买过几个课程,收获还是很大的。个人喜欢用听书的形式听名家散文,但文学类、社科类、工具类书籍都觉得还是阅读更有效率。好的知识付费栏目可以将自己代入某一想要熟悉的领域,可以很快地了解主讲人所带有的态度。豆瓣上曾经买过关于电影、古典音乐、哲学、写作这几类的付费节目,收获不少,学到了很多关于欣赏和理解的方式。但是,这类节目不能代替自己真听真看,持续的阅读、观影和完整地听音乐,其感受效果是这类节目永远不能达到的。

    2. 最喜欢看中国的严肃文学和拉美的小说。最喜欢《百年孤独》。原因一是最近才读完,印象很深,二是读过的几位拉美作家中,最喜欢老马的叙述方式。三是书中的宿命感和悲观底色和人物自身运结合得很完美,七代人的无常命运虽然遥远,但充满熟悉。四是魔幻架构在更基础的拉美大陆抗争历史之上,凝重感让人想起中国80年代以来北方本土作家的风格。

    3. 还没有……如果读不下去的书会果断放弃。因此不存在不想继续阅读却读完的情况。

    4.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第一章

    “因此,摄影与绘画不同,它的独特性在于其本质上的客观性……在原物体与它的再现物之间只有另一个实物发生作用,这真是破天荒第一次。外部世界的影像第一次按照严格的决定论自动生成,不需人加以干预,参与创造。摄影师的个性只是在选择拍摄对象,确定拍摄角度和对现象的解释中表现出来。这种个性在最终的作品中无论表露得多么明显,它与画家表现在绘画中的个性也不能相提并论。一切艺术都是以人的参与为基础的,唯独在摄影中,我们有了不让人介入的特权。照片作为“自然”现象作用于我的感官,它犹如兰花,宛若雪花,而鲜花与冰雪的美离不开植物与大地的本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西木读书第8周读书话题-听书,看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eva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