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莎士比亚讲座分享《麦克白》与《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讲座分享《麦克白》与《哈姆雷特》

作者: 8bbb569d8b19 | 来源:发表于2016-07-11 23:34 被阅读294次
    莎士比亚讲座分享《麦克白》与《哈姆雷特》

    周六上午,来自英国在广外任教的男教授在广图做了一个关于莎士比亚的讲座,到场的除了我这种文青外还有很多是家长带孩子来听。

    教授用英文讲,配了个大概是广外女学生的翻译,讲一句翻一句,翻译经常跟不上。幸亏我还能听懂一点。

    教授先说了大家并不了解莎士比亚自己本人的哲学观,因为他从来没有阐述过自己的想法,他只创作剧本、呈现剧情和人物。这一点和蒋勋评《红楼梦》的观点一致,蒋先生说最高明的作家不会在小说里写自己的想法,而只是呈现故事、人物。芥川龙之介也说过:“艺术即呈现。”看来对于何为高超的作家全世界的观点都一样。

    教授说每次看沙翁的作品都会有不同的收获(这也是经典的特点,《红楼梦》也一样),他想和我们分享他的看法:disjoint这个词是他的思考点。

    莎士比亚讲座分享《麦克白》与《哈姆雷特》 拿了两部作品来做比较,《麦克白》和《哈姆雷特》,主要是比较两位男主角的性格特征:大家普遍认为麦克白雷厉风行想了就做,勇敢;哈姆雷特优柔寡断迟迟没有行动,懦弱。麦克白是篡位者,要disjoint天国、人间和地狱的连接,哈姆雷特是被篡位者,要把天国、人间和地狱重新joint起来,把秩序重新fix。

    介绍《麦克白》的时候有个小插曲,教授提问有谁知道日本有位导演翻拍了《麦克白》,翻译问有人知道是谁吗?我用女中音的汉语徐徐地回答“黑泽明”,教授问能告诉我英文名吗?我心里翻了个白眼(鬼知道黑泽明的英文名怎么说),后来翻译说她翻译错了,教授问的是黑泽明翻拍的电影名字而不是问是哪位导演拍的。Anyway,这里提这个插曲其实是想说黑泽明翻拍的《麦克白》电影叫《蜘蛛巢城》----是将西方文化精华移植于东方艺术土壤的可喜创造,也是日本电影巨匠黑泽明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伟大贡献。影片历史考证严谨,服饰,建筑,兵器都是战国时代样式,并采用了起源于战国时代的“能乐”的音乐节奏及表演方式。在摄影上追求精益求精的唯美主义。在表演上黑泽明追求心理表现和逼真。本作品曾被选入日本名片200部,并获1957年十佳奖第四名。在后来的美国举行的黑泽明电影回顾展上是首映片,并获美国纽约市市长奖。(这段文字来自度娘)总之这是一部得到西方国家认可并欣赏的翻拍电影作品。教授选了一个片段让我们欣赏黑泽明是怎么用音乐、动作、表情而不是语言来表现麦克白夫妇内心的挣扎的。

    《哈姆雷特》也放了两个不同时代的演员是怎么演绎哈姆雷特内心独白那段表演的,正所谓1000个观众1000个哈姆雷特的意思,每个演员都有自己的演绎。

    莎士比亚讲座分享《麦克白》与《哈姆雷特》 教授说莎翁的作品即使是英国人,看起来也不容易(知道这点心里莫名愉悦),并带着大家一起读《麦克白》里三个女巫的咒语,目的是让大家感受英语的节奏---哒哒哒。

    我的思考:麦克白和哈姆雷特谁勇敢谁懦弱真不好说,麦克白之所以能一路干到底主要是因为他老婆要他这么做,麦克白只是个执行者,他老婆是他的精神支柱,说真的我没觉得他勇敢,相反哈姆雷特敢于面对自己,剖析自己,甚至承认自己懦弱,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勇敢?麦克白与哈姆雷特一个是无思想有行动力,一个是有思想无行动力,两者都活在纠结中,历史与事实告诉我们,唯有既有思想又有行动力的人才能成功,比如亚历山大大帝。

    关于莎翁怎么看女人对于我来说是个谜,曹老爷是赞美女性的,主张男女平等的先进人士,莎翁似乎没有自己明确的观点,“女人啊,你的名字叫弱者”是他说的,但是麦克白夫人那强硬的性格角色也是他塑造的,嗯,也许我对他的作品还不了解,所以才看不清,因为如果没有蒋勋的讲解我对《红楼梦》也并不会理解得这么深。

    再思考:莎翁刻画的女人形象有可能就是他身边的女人的形象,我为什么要执着于他的观点呢?又犯了线性思维的错,也许他只是呈现了这个多元的世界里多元的人类而已。

    艺术即呈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莎士比亚讲座分享《麦克白》与《哈姆雷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evj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