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说,突然发现这些年从来没有为自己设定过目标。这话从常常为自己做规划的她嘴里说出来,让我有些意外。
她说:“以前那些目标全是别人的目标,”。
所以,以前对那些目标一直会抱怨,而且也会特别在意得失。
这似乎在很多人身上都会有所体现。
“做事情时会特别小心翼翼,怕别人会不高兴。”
“目标终于实现,却并不能缓解自己的焦虑。”
“公司待遇不错,我只要稍稍努力就可以完成这个月的目标,但为什么就是没有动力?”
仔细体会或许就能发现,我们如此的在意别人的看法,对自己的成绩没有发自内心的喜悦感,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因为这些成绩都不是自己真正的目标,这些努力都是为别人而做,并不是为自己。
这类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有着一个掌控自己人生的父母,或是对自己影响很大的长辈。
从择校,择专业,到恋爱结婚,都按照他们的标准来做。不仅如此,这些要求还伴随着对自己的挑剔,不论如何努力,仿佛都无法让那个重要人物满意,无法获得认同和关爱。
这样的成长模式也被带到成年以后,觉得自己怎么看自己,并不重要,别人怎么看自己才重要。
所以以前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就去学数理化;
现在说学好英语,以后的道路才足够宽,于是去学英语;
父母说,选老公要事业稳定,诚实可靠的,所以就选这样的;
老板说工作怎么做效率高,就怎么样完成,不敢有异议。
为了达到别人的要求而努力,于是结果便成为了全部的意义,甚至要不断的压抑内心不舒服的感受,拼命的完成目标,从来不曾想过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什么。
既然是为了别人而努力,那么对方的评价就变得尤其重要,得到了他的认同,那便皆大欢喜,如果他百般挑剔你,你就会特别委屈、挫败、怀疑自己。
这是一个渐渐失去自我的过程,生活就只是像完成别人一个又一个的目标。由此,越来越讨厌努力,内心越来越焦灼,愤怒,无法享受成功的快乐。
如果,这个目标是为自己而设定的呢?
当你愿意为自己真正想要的目标奋斗,甘愿付出的时候,就不会有所谓的委屈,你能更坦然的接受路途中的艰辛,一点点的进步都会让自己喜悦不已,这种喜悦是发自于内在,同时建立起自己对自己的肯定,很难因外界的变化而消退。
这些源自于内在的肯定,会一步步累积,重建我们的信念系统,让自己变得真正的强大而坚定。
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觉察到自己内在的需要。
或许,你会说,我分不清什么是别人的需要,什么是我的需要怎么办?
那么,或许你可以细细体会:
◎ 当你在做当下这件事的时候,你是开心的,还是痛苦的?
◎ 做这件事情是出于什么目的,是在取悦谁,希望有谁能肯定你,还是仅仅是出于对这件事的喜欢?
◎ 当这件事情的结果达成,你有着怎样的感觉,是有着奔向下一个目标的焦虑,还是这个目标完成后暂时松了口气,或是对自己成长了的喜悦?
◎ 整个过程对于你来讲,又有着如何的意义?
当你想清楚了,也就能明白自己的内心了。
当然,为自己而活也是需要勇气的。
我们之所以会以别人的目标作为自己的目标,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身边重要的人的支持对我们来讲太重要了。
对方和我们的目标一致,便能感受到陪伴与支持。
如果不一致,也还是想要坚持自我,那就意味着要舍弃他们的支持与陪伴,独自面对未知的一切,独自承担由此而来的责任和结果。
当然,也是因为如此,你才能在一步步的脚印中建立起更牢固,强大的自我,也享受属于自己的自由与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