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我和老公请家人在家团聚,大家都很尽兴。不知道公公发了啥慈悲心,一遍遍唠叨到,“我的三儿小时候可造业啦……”
第一遍,三儿说,那就是过去时,不提了。第二遍,婆婆说,紧说啥呀。第三遍,老公实在忍不住了,“他造业啥呀,小时候再苦,也是我这个当老大的顶在前面呀……”
老公一阵理论,公公终于不说话了。可那句话却像一块大石头一直沉在老公的心里。这几天,老公一直闷闷不乐,我不再一进家门就到书房,而是每晚都给老公1个小时属于他的特殊时光。
直到昨天晚上,我终于明白了老公的心结。老公向我感叹道,“我不知道我该怎么做,老爹才对我满意。这多年,作为老大,我在这个家付出了那么多,他从来都不认可……”
说着说着,一个大男人,还动起了感情。我连忙抱抱他,自己的父母,还跟他们计较这干吗?老公说,不是计较,要是计较,我早就跟他们摊牌了。只是他经常在不同场所,表现出来的都是特别心疼他的小儿子,他的姑娘,一直默默付出的我在他眼里就是空气。
我不想跟他争论,每次我都在检讨自己哪点没做好,总想尽可能做好点,赢得二老的认可。可现在我发现,一切都是白徒劳,我的付出他们根本看不见。
我很迷茫,我真不知道以后我该如何对待他们了。“不管别人怎么看待,我们听从自己的内心,该怎么对他们就怎么对他们”。我劝说道。
然后,我依附在老公身旁,跟他分析,“老公,你这么在乎父母的看法,说明你小时候的成长环境中缺乏安全感,我们从过去不安全的环境中慢慢走出来,就好了……”可,无论我怎么劝说,老公心里就是过不去那个坎儿。
原来,老公小的时候,父亲大学毕业下放在山区,他陪母亲在农村生活,从小缺吃少穿,他5岁就开始帮母亲干农活,还负责带弟弟妹妹,连老太爷都看不过去了,调侃道,我们家仁贤变成“人忙”了。
10岁时,老公随母亲到山里跟父亲一起生活,日子更是苦不堪言。从小懂事的他开始为家里的生计操心,经常下河摸鱼,上山打猎,来改善生活。
初中毕业,当校长的父亲,想让自己的长子读高中上大学,可从小受尽苦难的老公想给家庭减轻负担,却选择了读中专。为此,父子俩之前的鸿沟越来越深。
之后,老公尝试以各种形式来“讨好”父亲,想缓解他们之间的亲子关系,可父亲就是不认可。上班后,他每月的工资都交给母亲,供弟妹上学,父亲认为是应该的。
记得有一次,父亲的大学同学一行十几人来襄阳,老公利用自己的人脉,全程陪同这帮“老同学”在襄阳游玩了三天,吃、玩、住全包,“老同学”们连连夸赞父亲,怎么培养出了这么个好儿子,父亲却直摇头,“我那儿子一点也不成器”。
结婚以后,老公更是想着法子孝敬二老,比如每年过年,他都精心为家里准备年货,一直到现在。为了不让父母太辛苦,我们儿子刚满三岁,我们就搬出来自己住,自己管孩子。
现在,二老老了,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还是老公在忙乎,大到装修房子,生病住院,小到添置日常用品,买新鲜肉菜等等。双休日、节假日必接二老来家吃顿饭。在朋友眼里,老公就是孝顺的典范。
就这样,公公依然不认可老公的付出,在任何场合提到的,心疼的依然是他的姑娘和小儿子,所以老公心里非常失落。
可见,父母的认可对孩子是多么大的鼓励。那怕就是一句简单的肯定,孩子可能就会开心好几天。突然间,我觉得一辈子接受打压式教育的老公,也挺可怜的。本周末,我准备回家看望二老,顺便帮老公解开这个心结。
期待孝顺的老公依然开开心心,保持善良的纯真。希望我们这个大家庭依然和和美美,幸福永远。
网友评论